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方賽 通訊員 師立林 報道:田地輪作也有“潛規則”,想要1畝地賺2畝、3畝的錢,選對搭檔是關鍵。初夏時節,我縣南部鄉鎮烤煙長勢喜人。

走進向壩鄉五豐村,一片片鮮嫩的煙葉、一株株向上的煙桿、一塊塊翠綠的煙田,一眼望去仿佛給大地披上了夏日“綠裝”,微風吹過,煙葉輕輕搖擺,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幾個月前,這片土地上還搭建著一座座羊肚菌培育大棚,如今,羊肚菌采收完畢后,又煥發出新的生機,整齊地種植著煙苗,成為該鄉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村民蘇長瓊是該村的種煙大戶,她家每年種植烤煙在30畝地左右。受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影響,煙葉采收后,田地有三四個月的荒廢期,如何將土地再次高效利用,成為她的心病。

去年冬,蘇長瓊了解到,羊肚菌冬種春收,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等特性,而且市場需求大、培育難度小、價格優勢明顯,只要在田地上搭建大棚就可以培植,不受地理條件限制,蘇長瓊心頭的火苗躍躍欲試。

說干就干,當年她成為全村引進羊肚菌試種的“第一人”。經過3-4個月時間的種植,她家的羊肚菌進入了采收階段,一部分售賣鮮菌,另一部分及時烘干制成便于保存且市場價值更高的干貨。“羊肚菌成熟后,每天產量在200斤左右。進入盛產期后,最高可達到500斤。后續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提高產量、增加效益。”蘇長瓊信心滿滿。


在羊肚菌采收完畢后,蘇長瓊迅速將大棚內的土壤整理好,無縫銜接種上了煙葉,高效利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烤煙種植茬口輪作期種植羊肚菌,既解決了羊肚菌種植土地需求難題,又實現了“菌煙”輪作,改善了土壤狀況,提高了烤煙種植地塊的集約化利用率。

向壩鄉是我縣烤煙種植核心煙區,規劃基本煙田面積3500畝,家家戶戶都種煙,煙葉已經成為助農增收的支柱性產業。今年,該鄉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農業產業,扎實推進煙、菌等為主的七大農業產業鏈建設,探索了一條經濟作物銜接輪作綠色發展新路徑,使“烤煙+羊肚菌”輪作地塊的種植收益達20000元/畝,實現了“煙菌”特色產業雙促進、共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