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向壩鄉以凝聚民心、服務群眾為宗旨,堅持問題導向,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手,以向壩村3組為試點,深入踐行“五共”理念,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群眾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中來,使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高。
傾聽民聲、靶向發力。共同締造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向壩鄉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工作,做到老百姓需要什么,理事會小組就發動群眾干什么。工作組通過入戶走訪、召開院組會等多種形式,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憂,宣傳共同締造理念,調動群眾力量。在向壩村三組院組會上,村民們集中反映“在沙凸子河壩上,原本通往莊稼地的木質簡易橋,時間長了,木質老化,人和牲畜不能過橋,也不敢過橋,無法耕種”的問題,工作組和理事會小組通過實地查看,了解情況后迅速行動,推動木橋老化問題盡早解決。

共商良言、共謀良策。4月21日,為妥善解決向壩村三組年久失修木橋的問題,工作組與村民理事會通過召開戶院會與村民一起協商討論解決方案。“路邊閑置的電線桿可以利用起來,大家伙兒一起動手架個簡易橋”“我們自己在小河溝里淘點沙子”“村民捐款買點水泥”“愿意參與同心橋建設的村民舉個手報個名”,村民和理事會同志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現場氣氛熱烈洋溢。在理事會的組織和村民們的積極參與下,木橋修繕方案不僅很快形成,施工人員也迅速確定下來了。

凝聚人心、匯聚民力。在木橋修繕過程中,向壩村黨員干部帶頭捐款捐物,村民們籌工籌勞、出工出力,自發捐款籌措修橋資金6747.12元。年僅4歲兒童梁飄元將自己攢了半個月的9元零花錢捐給集體,為修繕木橋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捐款時他說:“每次看到爺爺奶奶過橋干活兒的時候都覺得很危險,木橋建好了,爺爺奶奶能平平安安的去干活兒,我也可以開開心心的出去玩兒”。在進行建設期間,涌現出了一批“能人”主動作為,三組村民的熱情在全村傳響,滿意度高達百分之百。各組村民聽聞后,也紛紛從無動于衷到踴躍參與,締造熱情高漲,現場氛圍濃厚。理事會成員肖文才說:“我在建筑上做過多年的砌匠,也會砌石頭,橋對面基礎的石頭就交給我來砌”。“同心橋方便了所有三組村民,一想到這兒我干活就更有勁兒了。”李倫金一邊揮動著鋤頭一邊說道。通過“群眾出點子、能人謀方子、代表定盤子”的決策方法,原本老大難的問題,馬上就迎刃而解,一座連接著干群之間的“同心橋”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很快就修繕完成。

通過不斷的宣傳教育、實在的引導活動,“共同締造”的種子己在向壩村三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向壩村“同心橋”的重修,雖然是一件小事,卻是運用“共同締造”理念解決民生問題的實事,全體村民充分將“共同締造”的理念貫穿到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聽民聲、聚民智、匯民力,既修復好了便民橋,方便了村民出行,更修好了人與人之間的連心橋,讓干部群眾們滿懷信心、同舟共濟建設屬于自己的美好家園。下一步,向壩鄉將繼續深化共同締造理念,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帶著群眾一起干”,逐漸喚醒群眾主人公意識,共建共享美好向壩。(劉少輝 鮑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