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向壩鄉召開專題會議,集中傳達學習縣委十五屆四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全體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肩上的重大責任、任務和壓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

創新產銷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以“農”字為核心,將發展向壩特色農業產業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群眾致富的突破口。以“多項目齊頭并進,不錯失一絲機遇”的創新發展機制,打破傳統發展模式。聚焦烤煙、食用菌、蔬菜、茶葉四大主導產業,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經濟主體,實現以向壩村、五豐村、高泉村為核心,輻射涵蓋全鄉各村的農業發展布局;建成白酒生產基地,同時在鄉內打造10處以上家庭式釀酒作坊,購置白酒加工提取設備,建立壩溪白酒精加工包裝生產流水線,并完善高山白酒家庭作坊運輸生產道路及配套基礎設施;打造中藥材、蔬菜、農副產品等商品交易市場,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同步組織建立電子商務園,帶動產品促銷,不斷增加南部山區農特產品附加值。
打造“民歌小鎮”,全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深入推進全民創業。由政府牽頭打造“民歌小鎮”創造干事“搖籃”大力優化鄉域營商環境,在種好營商環境“梧桐樹”基礎上,實現優質項目“鳳凰來”,搞好項目建設,加快優質項目落地。以民歌為主題對向壩鄉集鎮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統一進行規劃,改建沿線安置點、居民房外觀,300余戶1200余人,對民歌舞臺、展覽館進行改造升級,修繕民歌主題特色街道3千米,將向壩村打造成傳統民歌文化村落;結合山區地域特色在向壩建成一個民俗展館,對整個片區有價值的、帶有民俗風情的農用器具,以捐贈、補貼、收購等方式進行回收,并以此為基礎籌建鄉民俗博物館,實現游客到向壩記得住鄉愁;在向壩集鎮高起點規劃建成一個星級賓館,全面建成片區旅游接待中心,對岔河、高泉、向壩、五豐村民房進行改造建成一批民宿,建成民宿特色村莊,以全力打造成長峽觀光景區后花園。
加強“長向桃茂”片區建設,以綠色低碳引領高質量發展。圍繞“加快建設全省山區鄉村振興先行區、綠色崛起示范縣”和“打造南部山區康養示范片區”總要求,以聯合共建竹溪南部生態經濟和生態旅游示范片區為方向,以共融共建長峽一向壩-桃源-源茂-雞心嶺旅游小循環為路徑,打造區域文旅品牌,實施生態環境互保共治、“兩山”實踐互利共贏、產業發展互動共進、公共服務互建共享,著力構建“國心氧倉”片區協同、高質高效新發展格局。堅持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使綠水青山成為片區建設最顯著的名片和標志。通過深入推進全民綠化行動,推動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全域普及生活垃圾分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發展綠色農業,加快清潔能源推廣使用,創優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堅持在突出各自優勢情況下相互“補位”,創新“農旅”結合新路徑,實施村落變景點、農產品變商品、民房變民宿,推動現代農業與民宿經濟、康養旅游同步發展,全面實現玩在長峽、住在向壩、購在桃源新格局;依托十堰“西藏”旅游這張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推進“康氧”建設,打造古寨文化、飲食文化、刺繡文化與旅游資源相互融合,布局相關產業,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該鄉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目標任務,緊緊圍繞全鄉總體工作部署,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找準問題、科學定位,堅持“生態立鄉、產業強鄉、文化名鄉、旅游興鄉”發展戰略,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做大經濟總量,不斷提高經濟質量,全力建設南部山區生態涵養區、庸巫旅游集散地、國家級民歌之鄉、國家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向壩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