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革大操大辦、鋪張擾民的婚喪陋習,連日來,向壩鄉巧借共同締造“說事拉理”推進移風易俗,營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和諧氛圍,為和美鄉村建設注入新力量。

“這些約定太好了,以后不用擔心半夜被爆竹聲嚇醒了。”花柳凸村群眾彭仕友聽著村上黃書記宣讀新修訂的村規民約樂呵呵地說道。
“現在大操大辦的少了,人情負擔減輕了。”說起移風易俗,花柳凸村村民頗有感觸。過去,人情支出占該村村民收入的30%以上,成為小康路上的“絆腳石”。現在該村通過“眾人來商量”議事平臺,制定更符合實際的《紅白理事會章程》,紅白事怎么辦,都有了標準,省錢省事省心。

倡樹移風易俗、摒除陳規陋習,向壩鄉始終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運用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環境理事會“一約四會”機制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同時向壩鄉以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因地制宜設置了紅色驛站、三方議事廳等,為村民進行黨的理論政策宣講,解決鄰里矛盾糾紛。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行動,培育了“好大姐”文明勸導、“婚姻家庭調解糾紛”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務隊。“群眾需求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全鄉已建成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12個群眾說事點,實現全域覆蓋。通過組織“五好家庭”評選活動,累計評選出先進典型30余名、示范戶20余戶,監督引導文明操辦婚喪嫁娶事宜16余次。
下一步向壩鄉將因地制宜,推廣各村活用“說事拉理”,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對出現苗頭的農戶及時勸導,將群眾違規越矩思想扼殺在“搖籃”里。(劉康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