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還要用心教,夫妻和好莫吵鬧,弟兄捧柴火焰高,在世父母要行孝、妯娌要做新姊妹,凡是商量到一堆,莫因小事就吵嘴,怕的別人說是非……”近日,向壩鄉向壩村一處干活的莊稼地里傳出陣陣歌聲,這是民歌手們趁著干活歇氣的時間比唱《家規歌》呢。
巴山深處的向壩鄉民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21年這里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局命名為“湖北省民歌之鄉”,向壩民歌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姓們喜歡聽民歌、唱民歌。今年來,向壩鄉在推進共同締造家建過程中,統籌打好向壩民歌+家建組合拳,深入挖掘、整合優秀家風家訓,融入向壩民歌歌詞,大力弘揚家規家訓家風,為共同締造美好家園注入有“聲”力量。
“家風關系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每戶家庭都擔負起自我教育的功能,把問題解決在內部,用家規約束言行,共同締造工作就更容易開展了。”向壩鄉主要負責人說,該鄉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依托本地的“土特產”向壩民歌和優秀文化資源,將家規家訓中廉、孝、忠、勤的傳統美德融入向壩民歌中,培育和創作本土《家規歌》,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家規家訓。同時通過進校園、進村組、進家庭、進田間地頭等活動形式廣泛傳唱,切實增強文明新風的滲透力和感染力,讓共同締造家建文化“聲”入人心。
“兒子今年參加了高考,本想如果考上了就在村里給他辦個酒慶祝下,但這幾天聽了多次宣傳隊同志唱的民歌,覺得很有道理。”向壩村村民坦言,大操大辦既給別人增加了經濟負擔,也給自己增加了人情負擔,到頭來兩頭不劃算,這些陳規陋習確實該丟掉了。
潤物無聲,風化于成。近兩個月的“巡回演唱”讓一些群眾的思想起了變化,頭腦中的一些舊“疙瘩”正被逐漸解開。
順著這個思路,該鄉創作了《報母恩》《勸郎十二月》《作風歌》等一系列《家規歌》,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工整的對仗,但這些出自村民之口的“大白話”卻很頂用,現在村干部在遇到家庭糾紛、鄰里矛盾、子女教育等問題,就會拿《家規歌》來“說事”。
向壩鄉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根據村民群眾不斷發展的物質文化需要,推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精神文明建設新載體,切實有效地加強村民思想道德建設,規范村民日常行為,提高村民整體素質,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穩定的社會秩序,共同締造美好家園。(尹芳 馬和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