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向壩鄉以“找差距、提能力、轉作風、樹導向”為主線,結合“五共”理念,形成做好理論武裝、用好返鄉能人、帶好黨員隊伍、建好黨建陣地、抓好作風建設的“五好五共”模式,努力探索能力作風建設工作新路子。
做好理論武裝,帶頭決策共謀。“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向壩鄉借助黨務大講堂、書記講黨課、百姓宣講等活動,不斷豐富干部理論知識,強化干部專業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視野開闊、觀念先進、勇于創新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實現項目規劃有協商、解決需求有方法,力爭成為群眾決策謀劃的“主心骨”。
用好返鄉能人,引領發展共建。突出“中堅少數”,用少數帶動多數。形成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允許試錯的干事創業環境,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讓廣大返鄉能人放心、放膽、放手干事,帶動群眾廣泛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帶好黨員隊伍,帶動建設共管。爭創“十好村支部”、開展書記述職,牢牢牽住主體責任“牛鼻子”。堅持書記抓黨建、黨建抓書記,把黨的隊伍建設作為第一政治責任和最大的政績,形成建設共管、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和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
建好黨建陣地,實現效果共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集成打造1個黨建文化活動中心、1個標準化黨員活動室、N個支部活動空間的“1+1+N”黨建陣地平臺矩陣。借助黨建陣地平臺,邀請群眾“齊聚一堂”,向群眾匯報,請群眾評判,把人民群眾知曉度、感受度、滿意度作為評判標準,做到事從民需、策由民定、績請民評。
抓好作風建設,推進成果共享。堅持目標導向,堅持以上率下,打造學習型、創新型、實干型、清廉型“四型”服務機關。鞏固拓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成果,著力滿足人民在就業、教育、醫療、社保、托幼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新需求,辦好利民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鄉居民。(劉康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