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向壩村在鄉黨委政府“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五共的指引下,舉旗幟、聚民心、育能人、應變局、抓建設、謀發展、開新局。

察民情、聽民聲,決策共謀化“個人”為“集體”。“耐心聽,才能找準矛盾,誠心幫,才能真正讓群眾滿意。”這是該村負責人經常提起的一句話。通過“四議兩公開”制度,開展“三會一講”,建立黨小組動議、村民理事會提議、群眾代表會決議的“三議”機制,把個人力量轉變為推動集體發展的引擎。

自廣開言路以來,村里哪條路壞了,哪幾戶人家有矛盾,哪家農戶產品愁銷路……不管大事小事,村民們說話有了“溫度”,干部干事也有了“準度”。截至目前向壩村共組織群眾議事40余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50余條,為群眾解決100余件難題,實現“群眾的事情主動說、及時辦”。

聚民心、借民力,發展共建化“無序”為“有序”。向壩村堅持上下“一盤棋、一條心”,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始終堅持協商制度,給群眾擺事實、講道理,引導群眾結合自身實際,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想對策、出實招。鼓勵群眾為村出資、出力、出點子。在村干部和群眾的不懈努力下,建成天麻基地100畝、烤煙基地1400畝、高山蔬菜基地100畝,讓向壩村一躍成為年收入百萬經濟強村。在村干部的帶動下群眾走向了致富路,實現了小康夢,村民紛紛為村干部的正確決策豎起大拇指。

集民智、立民約,建設共管化“大事”為“小事”。通過規范化設置村民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對本村的公益建設、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項開展民主協商。建立黨員帶頭激勵制度,讓村里黨員參與日常村委管理工作,將黨員分區劃片,從村委最基礎工作開始,參與群眾的走訪,鄰里關系的協調,矛盾糾紛的化解,共同維護鄉村和諧穩定,維護村民權益。同時該村還積極探索“愛心超市”積分獎勵機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居住環境的管理、維護。經過村兩委干部的不斷努力,拉開了向壩的“共管共治”序幕,把基層治理的大事轉化為群眾身邊的件件小事。

強民主、重民評,效果共評化“被動”為“主動”通過健全共評制度,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立民主測評、組織共評、群眾自評、黨員互評的“四評”制度,評選“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農村好青年”“好媳婦”“好公婆”,增強群眾榮譽感、滿意感、責任感。全面激發村民主動當模范、爭榮譽的熱情。
通過“共謀、共建、共管、共評”,村民們感受著村容村貌、鄉風文明、產業布局發生的變化,邁向美好生活的步伐也走得愈發堅定。(村辦)
保民利,惠民生,成果共享化“閱享”為“悅享”為進一步推動成果共享,向壩村積極組織農民自發開展民歌對唱、廣場舞、“小手拉大手”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居民共享“農家書屋”“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大廳”等惠民服務設施。向壩村王老漢不由感慨“以前啊,總是說好日子要來了,可這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現在呀,環境變美了,兜里有錢了,我們也能唱唱歌、跳跳舞享受享受生活了”
“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五共體系,讓向壩村跨出“舒適區”,勇闖“無人區”,勇趟“深水區”,帶領廣大群眾辦實事,積極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干群上下齊心協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鄉村治理共同體,共同締造美好家園。(村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