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順著山路蜿蜒而上,來到竹溪縣向壩鄉的金竹園村,再行至10多公里必將經過范正元家。
老范是向壩鄉遠近聞名的煙葉種植大戶、致富能手,有著20多年的烤煙種植經驗。
立秋時節,巧遇老范,正忙著剛出爐的煙葉進行初分。見有客人來訪,老范停下手中的活兒,熱情的邀請我們去他家中做客。話匣子打開,老范滔滔不絕的和我們聊起了他的烤煙。這片山林種植煙葉的地方叫五豐埡茶園,海拔1400多米,還有4座密集式連體烤房可滿足煙葉烘烤80畝,氣溫適宜,特別適合種植烤煙和藥材。

范正元說,第一年種植煙葉因為操作不當,才賣3000元,是在幫扶干部的支持下一直堅持,到后來的萬元戶,種植的面積也逐漸增加,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堅定了我種植煙葉的信心。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種植的煙葉因為病害嚴重,導致我那一年沒有賺到錢不說,還倒貼錢,讓我心灰意冷,想要放棄種植烤煙。當年煙葉賣完以后,煙葉站長李承明,到我的家里,給我加油打氣,讓我堅定信心,繼續種植,站點駐村技術員也鼓勵我,這樣我才堅持了下來??緹煼N植以來,風雨兼程,有憂有喜,但最終收獲了成功與喜悅。

現在的范正元,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多面手”,不只是烤煙種植能手,還是向壩鄉天麻種植大戶。該鄉在發展煙葉產業的同時,還積極鼓勵、引導煙農擴寬增收渠道,種植林下天麻、中華小蜜蜂等產業。2019年初幫扶干部到范正元家,鼓勵他種植天麻,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自家種植了一個平方的面積,當年就看到天麻還能在這個海拔生存,而且長勢不錯,就萌發了想要大面積種植天麻的熱情,范正元主動申請種植了2600平方的天麻。“當年種植,當年見錢,除去成本,我的天麻賣了8萬多元的純利潤,真的是感謝政府,給我找了一個這么好的增收渠道”。范正元對著我們樂呵呵的說道!
每每談起一年可以賺多少錢,范正元總是喜歡掰著手指頭,給我們算經濟賬“2021年我種植煙葉60畝,預計產量9000公斤,產值大約27萬元,種植天麻3000個平方,可實現純利潤15萬元,除去請人幫忙干活的,每年大約要花費6萬元左右的工資,還有生活開支需要1萬元;烤煙種植還要買有機肥、餅肥等等,烤煙的時候還要購置燃料、電力等,這些總共大約花費4萬元;搞天麻需要購買菌藥、天麻籽大約需要1萬元,刨去所有開支,我今年的純收入估計有個30萬元,對了,我還養了幾箱蜜蜂,還有……”說起這些,老范已經樂的合不攏嘴了。向壩煙葉站的站長也笑著說道“在政府和竹溪煙葉分公司煙區綜合體的建設下,越來越多的助農增收項目走進來,越多越多的‘老范’也正在富起來”。
在煙葉生產和天麻種植穩步發展的過程中,范正元并未就此滿足,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了不算富,要在自己富的同時帶動和幫助村里的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如此大面積的種植,靠范正元夫妻二人是管理不過來的,他在自己賺錢的同時還不忘記身邊的鄰居,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吸納本村貧困勞動力到他這里務工,前后累計務工勞力1200人次,來他這里務工的人,哪怕是年齡偏大的老人,他也不會趕別人走,盡量給安排手邊上,不用啥力氣的簡單活兒。面對鄰居的疑惑,范正元也總是笑著回應道“都說老人是個寶,那我就當個寶唄,他們也不容易,就當是做件好事了”。
看到范正元賺到了不少錢,很多人,慕名而來,向他取經,他總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種煙方面的經驗講給他們聽,鼓勵鄉親們大膽種植煙葉,大膽發展農副業。在他的幫助和影響下,許多人加入了種煙的隊伍,越來越多的煙農開始種植天麻,增加自己的收入。

面對我們的采訪,范正元也道出了他的小秘密:通過這幾年煙葉和天麻的種植,房子也翻新了,還加蓋了一層,去年要說范正元最高興的事情,莫過于,給兒子買了一輛小車,又娶了媳婦,種植煙葉也成了優秀戶,得到竹溪縣委縣政府的表彰,到縣里還領到一個獎牌,是副縣長親自頒發的,老范深情脈脈的說:“這些年金竹園村的發展離不開黨的好政策和上級領導的英明決策,感謝黨委政府,感謝向壩煙葉站的大力支持,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代,好好地繼續種植烤煙,直到我身體拿不圓了,人老了,我就不種植了,好好在家養老”。(龔銘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