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自生態宜居村莊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桃源鄉黨委以提升群眾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為重點,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黨建提升、脫貧攻堅、拆舊治亂、思想教育及長效機制相結合,著力抓好“宜居村莊"創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新路子。
與黨建提升相結合。堅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黨建提升相結合,把提升農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面貌作為村級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緊抓實抓好。通過村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與環境整治的有機結合,廣泛凝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思想共識,以學習教育活動推動環境衛生整治,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檢驗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和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的成效。自全鄉開展“五清三建一改”工作以來,各村黨支部組織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參與“主題黨日+志愿服務+人居環境整治”活動120余場次,累計帶動群眾1500余人次,營造了人人保護環境、優化環境的良好氛圍。
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針對各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現狀,堅持履行駐村幫扶干部第一責任,充分發揮保潔員、公益性崗位、護林員的工作職責,全面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月度評比和每周集中清掃活動,積極引導群眾自覺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從源頭減少亂扔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全鄉共調整公益性崗位70人,累計開展環境衛生評比30余次,集中清掃100余次。
與拆舊治亂相結合。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引領作用,采取以村為單位,村兩委成員分片負責,黨員干部示范引領、公益崗位人員先行、帶動群眾廣泛參與等方式,引導群眾自覺主動地參與環境整治。通過“黨員帶著干、群眾跟著干”將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求黨員干部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亮出身份、帶頭實干,用實際行動為群眾做出表率。全鄉9個村“兩委”班子組建了9個黨員小分隊,積極宣傳整治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對房前屋后、河道溝渠、道路院落進行全面、拉網式排查,對舊房和亂搭亂建進行集中拆除,將問題清單化、措施具體化,一村村的整治,一戶戶的清潔。通過支部和黨員的示范帶頭,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積極性,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到環境衛生整治中來,形成了“黨群先治,戶戶參與”的常態化治理模式。
與思想教育相結合。依托微信工作群、村內廣播、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廣泛宣傳普及日常保潔、環境保護、健康衛生等知識,大力宣講全域無垃圾治理政策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倡導不亂扔垃圾、不亂倒污水、不隨地吐痰、不亂堆亂建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升自我防護能力。同時召開村民代表會,就環境整治工作及長效保潔廣泛征集村民意見,使全鄉村民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做到思想上認同、行動上支持,全力創建“清潔、美麗”桃源。
與長效機制相結合。為確保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通過村黨支負責、分片治理、獎懲結合等方式,建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引導村民從“站著看”到“跟著干”,全面提升整治效果。全鄉針對拆舊治亂,規范新建廁所、豬圈、雞圈、雜物房的分別按照1500元、2000元、500元、1000元的標準予以獎補。統一改建的分別按照1000元、1000元、200元、800元的標準予以獎補。有效清除了農村亂搭亂建現象,提升了農村環境面貌,實現了生態宜居村莊創建的統一化、規范化和美觀化。同時,因地制宜引導各村建立相關村規民約9份,與每一戶、每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環境衛生承諾書。堅持實行村干部片區負責制,每個村民小組推選一名環境監督員,由監督員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巡查、宣傳、監督和反饋,對發現問題的農戶在村支部掛牌公示,限期整改,助推“微治理”落到實處。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全鄉共拆除亂搭亂建房屋100余間,消除垃圾10余噸,清理垃圾亂堆亂放20余處,9個村全部參與生態宜居村莊創建、評比工作。(張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