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鄉經濟社會發展記略
通訊員李兵
盛夏時節,在大山深處的桃源鄉,筆者看到,成塊連片的烤煙郁郁蔥蔥,滿山遍野的核桃樹碩果累累……處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近年來,該鄉搶抓政策機遇,依托資源優勢,促轉型謀發展,走綠色崛起之路,繪就了一幅經濟社會發展新畫卷。
新產業——發展生態經濟
該鄉生態稟賦良好,山場資源豐富。長期以來,該鄉把以特色種植、生態養殖為主的生態農業作為立鄉之本,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
在新的發展時期,該鄉抓住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和潛力,按照一主多副支撐、一業多途產業發展模式,傾斜建設重點,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格局,壯大產業集群,堅持走“穩烤煙、擴核桃、增藥材、壯畜牧”的生態農業發展之路。在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生態農業逐步走上了規模化、集群化、標準化發展之路。今年,該鄉落實烤煙種面積7500畝,烤煙產業穩定發展勢頭良好;新建核桃基地1000畝,補植管理2500畝,全鄉核桃總面積達8500余畝,萬畝核桃大鄉規劃藍圖正逐步實現。
該鄉充分發揮頂坪千畝GAP藥材示范基地引領作用,在雙貴藥材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吸納大量分散種植農戶,不斷擴大藥材種植面積與影響力。同時建成規模化養豬場7個、規模化養羊場4個、規模化大鯢養殖場3個、蜂蜜養殖園1處,生態養殖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新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近幾年來,該鄉以“三萬”活動為契機,搶抓秦巴山區扶貧開發等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配套項目資金,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該鄉在桃園村和中壩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變,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在全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開展清潔家園活動,垃圾清運車、垃圾桶等環衛設施進村入戶,在8個村建立了12處垃圾集中填埋點,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無處倒而亂倒的問題。同時積極籌建垃圾中轉站與污水處理廠,加強污染物的處理。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該鄉大力實施集鎮延伸擴容工程和公路建設。目前,集鎮延伸擴容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工程完工后,集鎮承載能力大大提升,整體面貌得到根本改觀。水向路渣魚河段、桃菜路、古峰嶺等斷頭路順利完工,暢通便捷的交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農民——培養科技專家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該鄉堅持把提升農民科技素質作為脫貧致富的一個要舉措,緊緊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培訓。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積極組織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參加市縣組織的科技培訓。此外,還邀請有關產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講學,使農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去年,該鄉組織外出交流學習3次,邀請農業部門專家講學2次,并組織由10人組成的講師團,把一批土專家選聘到鄉講師團,培養了一批不走的農民專家。
同時,該鄉完善農家書屋等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豐富農民業余生活,提高科學種養能力,讓農民既富腦袋,又富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