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的回信精神,扛牢“一泓清水永續北送”政治責任,桃源鄉堅持黨建引領、全員參與,凝聚“共”的力量,擔起“守”的職責,常態化開展“守水護水”志愿服務活動,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宜居鄉村。

黨建引領,織密護水責任網。構建“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護水格局,每周五組織黨員先鋒隊深入水源地、支溝庫區開展“拾污清漂”主題活動,通過示范行動帶動轄區村民廣泛參與。建立“河長+黨員+志愿者”網格化管理機制,劃分志愿服務片區,明確責任分工,形成覆蓋全鄉流域的守水護水網絡。今年以來,累計開展集中守水護水活動30余次,疏浚淤塞溝渠2公里。
志愿先行,凝聚護水合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9支100余人的守水護水志愿隊伍,常態化開展河道保潔、垃圾分類宣傳等行動。通過“民聲收集——研判——反饋”閉環機制,發揮村民主體作用,解決河堤加固、污水治理等民生問題12件,堆筑防洪沙袋300余個,提前防范汛期風險。

長效管護,構建長效機制。將守水護水納入村規民約,推行“積分制”管理,動員農戶參與房前屋后環境維護。建立動態排查機制,對易形成污染的養殖區、生活區進行常態化巡查,并編制“一河一策”防治方案,從源頭防控水體污染。深化“志愿服務+產業發展”模式,推廣林下種植、生態養殖等技術,推動水源保護與富民增收協同發展。
下一步,桃源鄉將持續深化守水護水活動,推動守水護水與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深度融合,為服務支點建設貢獻綠色力量。(周立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