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為深入落實省委、市委和縣委以共同締造為載體深化實踐活動有關要求,全縣各地扎實推進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提質,規范試點擴面方法步驟,廣泛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涌現出一批典型事例和特色經驗做法。11月26日起,竹溪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欄目《共同締造試點行》,將對全縣320個行政村(社區)的共同締造試點做法進行集中展示,為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提質增效貢獻智慧和力量。
桃源鄉甘溝子村1組:“跳”出時代新風尚
桃源鄉甘溝子村1組,安置點及周邊現有農戶68戶223人,常住人口148人,其中學生35人、60歲以上老人52人、在外居住及務工75人,主要收入來源于煙葉種植、蜂蜜、畜禽養殖。該村青山如黛、碧水悠悠,屋舍儼然、阡陌縱橫,但群眾文化生活疲乏,在前期入戶走訪中,休閑文化生活鮮少成了村民反映最集中的問題。開展哪些活動、在哪里開展、誰來組織?在工作組的指導下,村民理事會以此為突破口,將其作為共辦實事項目,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的辦法,通過組織發動群眾,共同商量解決。

多輪走訪,走進群眾心
為了解群眾在豐富娛樂休閑生活方面的訴求建議,理事會開展多輪走訪,逐戶了解情況,“我們都是農村人,每天忙完地里,回來也就是打打牌、散散步,太單一了,要是有像廣場舞這樣的活動就好了。”群眾張顯珍的這句話給理事會提供了思路。通過進一步走訪,理事會了解到,廣場舞活動之所以沒有組織起來,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設備,原有音響設備缺乏專人管理,設備老化,使用效果不佳。那設備問題為什么一直沒能解決呢?群眾劉艷這樣說道:“其實我們跳舞的人也想過大家一起湊點錢,重新買一個,但是出錢的事情,大家都不好提出來,萬一其他人有意見呢,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通過群眾來反映,問題的癥結所在逐漸顯露出來。

搭臺會商,主意群眾拿
“既然有人提出愿意籌資買設備,應該趁熱打鐵,可以把愿意跳舞的人組織起來,一起商量個辦法。”通過前期走訪摸排,有20余戶群眾參加廣場舞的意愿較高。為了不打擾群眾春耕備耕,理事會通過“院壩夜談”,就廣場舞設備如何解決的問題,組織群眾集中商議。

理事會會長覃遠安說:“沒有音響,廣場舞就沒辦法開展下去,有人愿意籌資購買音響,大家看這個辦法行不行?”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發表自己的意見,大部分群眾都表示愿意參與籌資。但也有不一樣的聲音,認為廣場舞跳得少,出錢的事情也輪不到自己頭上,而且村上也應該支持一部分。“我認為只要是跳了,那就得參與一下,也不糾結參與多少,大家自愿就行,萬一音響買回來了,我沒參與,又去跳了,面子上過不去呀,我愿意出200元!”群眾郭榮的話讓參與熱情不高的群眾也打消了顧慮。經過長達兩小時的商議,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決定采取自發籌資的方式,解決音響設備問題。

集思廣益,問題一起解
會議結束第二天,就有24戶村民通過現金、微信等方式自發參與,累計籌措資金2350元。可錢有了,該買什么樣的設備,誰來管理呢?針對設備功能、功放音量、使用便利等方面,結合群眾提議,理事會選取了1000元、1500元、2000元等不同價格的三款音響采購方案備選,通過再次召開群眾會議的方式,征求參與群眾意見,明確音響購買款式,確定了設備管理人員,制定了廣場舞管理制度,并利用剩余資金,安裝了照明設備2盞。

同時,群眾參與廣場舞活動過程中,發現現有活動場地緊鄰S229省道,車輛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部分群眾建議,甘溝子村厚白小學內有較大的場地,且目前閑置,可以協商作為活動場地。理事會積極與學校溝通對接后,成功將活動場地調整到小學院內。“新音響還有視頻播放的功能,我們還能對著視頻學新舞蹈,而且現在調整場地后,大家跳得又開心又安全,還不擾民!”群眾王蘭珍高興地說道。現在,廣場舞活動在甘溝子村如火如荼開展,村上的夜晚又熱鬧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