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坪鄉19個行政村,66個村民小組,9000余人,每年雙親在外打工有近3500人,截止目前,全鄉有125余名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只有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成了“留守兒童”,為使這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鄉團委采取多項措施,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全面整治,優化教育教學環境設施。近年來,在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加強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該鄉自籌資金補充完善教學器材配備;加強校園文化、綠化、美化建設,實施綠化、美化、凈化工程,規劃校園綠化區域,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全面優化了校園環境。
二是建立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檔案。中心學校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制度,全面調查了解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對留守兒童及外出務工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匯總,建檔造冊,全面掌握學生個人、家長、代理家長和臨時監護人等具體情況。
三是加強溝通,搭建聯系平臺開通親情電話。每個“留守兒童”的家長或臨時監護人都與學校建立了聯系方式,通過聯方式,學校、老師定期與家長聯系,雙方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學校親情電話的開通也有利于“留守兒童”與家長聯系,架設了留守兒童與家長之間的親情橋梁。
四是整合資源,積極開展扶貧助學結對幫扶工作。該鄉共青團充分調動和借助社會力量,積極開展扶貧助學,建立結對幫扶制度,通過認真開展“寒窗助學”、“希望工程”、等多種形式的扶貧助學活動,爭取希望工程、民政救助和“愛德基金救助”等救助資金,落實“兩免一補”和寄宿制生活補助等各項扶貧助學措施,切實幫助貧困留守兒童完成學業,為留守兒童辦好事、辦實事。同時,對留守兒童建立“手拉手”、“一幫一”、“結對子”等結對幫扶制度,使各學校品學兼優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讓他們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并要求家庭情況、學習成績較好的少先隊員、學生團員與留守兒童“交一個朋友”、“寫一封信”,使他們也能同非“留守兒童”一樣不覺“留守”,不再孤獨,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五是注重輔導,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學校每學期按時召開學生家長會、留守兒童談心會,指導家長對留守兒童進行科學家庭教育,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每月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同時,加強心理疏導工作,安排有心理教育經驗的教師擔任留守兒童的心理咨詢教師,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學校開設心理咨詢輔導信箱、“知心姐姐”信箱,為“留守兒童”作心理健康咨詢輔導。(鄂坪鄉張麗 洪金蘭 付奕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