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通訊員洪金蘭)“自農民夜校開班以來,鄉里的農民群眾都參加了夜校學習”,農民夜校管理員高興地說。近年來,鄂坪鄉以全鄉人民群眾多學技術早致富為目標,通過舉辦農民夜校,培養脫貧攻堅明白人、勤勞致富帶頭人,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內生動力。
農民夜校的開設時間,開設地點機動靈活。農民夜校以固定和流動課堂兩種方式靈活開展。在村設置固定課堂,按時組織,統一集中授課。在村民小組設立流動課堂,以“送教進村入戶”的方式,把培訓辦到農戶家和田間地頭。
農民夜校實行“菜單式”點題授課。授課方式由原來的照本宣科改為點題授課,堅持群眾想學啥就講啥、缺啥就補啥的原則,先向農民群眾公示學習題目,再征求群眾意見發放“點題菜單”,把群眾想“學什么”收集上來制成課程菜單,實施“菜單式”點課教學。
農民夜校開課內容豐富多彩。開設法律法規課堂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使他們能夠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正當的權益,同時,明白自己應盡的義務;開設農技知識課堂,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技術,使他們能掌握最新的農業技術知識,了解當前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等;開設畜牧知識課堂,使他們掌握各類養殖技術。開課內容還包含當前脫貧信息、方針政策、文體娛樂等活動。
辦好農民夜校可以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自開辦農民夜校,群眾有了學技術的場所,群眾喜聞樂見的科普知識、方針政策、法律維權等知識的普及,不僅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還能培養一大批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共同致富的“帶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