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姚 麗
近日,時值盛夏,艷陽高照,記者來到鄂坪鄉九灣村三組竹溪縣榮順養殖家庭農場進行采訪。“咕咕咕,咕咕咕……”養殖場負責人湯守江正提著一桶雞食和他的妻子分處給雞喂食,看見我們的到來,熱情的前來迎接。

湯守江是該村三組的村民,曾經以務農為主業的他,時常為一家四口的生計而發愁,在外出打工年收入才兩三萬元,基本上能維持一家的基本生活。在外務工多年的他時常回想懷念起家鄉土雞的味道,大城市的雞多是飼料喂養,雞肉吃起像“木渣塊塊”,這才使他恍然大悟。一直有回鄉創業的想法的他,此時,在想何不好好利用老家的自然山林優勢,在林地散養土雞?有了這想法,他決定返鄉發展,即長遠,又穩定還可照顧一家人。


回到老家的湯守江,發展創業的點子是有了,苦于無資金來源,想法真正到實施還讓他一籌莫展。當地鎮村干部得知他養雞的決心和他的情況后,經過扶貧小組實地調查和了解決定給予扶持,2014年底,在竹溪縣郵政儲蓄銀行和縣農商銀行先后給他貸款10余萬元,幫助他在九灣村集體林地承包了5畝林地建起了雞舍,引進了一千多只黑羽雞、三黃雞兩個品種的雞苗。現如今,養殖規模從原來上千只發展到如今四千多只。湯守江說“這還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才有今天的我”。


通過與湯守江的交談,得知由于林地里散養雞,善于奔跑、活潑的雞種不容易管理,很容易丟失。為了更好地管理雞群,湯守江在喂食前播放音樂,久而久之,放音樂能讓雞按時吃上食物、還能調節它們的心情。為了市場貨源不斷,他采用自繁自養的模式,平均每3個月左右孵化一次,一次孵化兩千多只,通過之前在養殖基地的技術培訓學習,掌握了正確的飼養方法,在雛雞時就接種疫苗,如今雞苗的成活率達到了98%。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土雞羽毛緊湊,光亮整齊,后期室外活動大,加上食物來源廣,多為苞谷、米糠、蔬菜、食牧草、昆蟲、礦物質等交替喂養,樹上和土中的昆蟲可增加營養,對提高肉質也有好處,這樣喂出來的散養土雞自身抵抗力強、無疾病,肉質鮮嫩有嚼勁,成長半年左右就可出售。

很快,他家獨特的養雞模式和源于自然環境下生長的食材,吸引了不少顧客前來參觀購買,吃過他家土雞的顧客都對他家雞肉口感贊不絕口,目前在本地市場上成了搶手貨。如今也住進了小洋房,家庭年平均濟純收入近七八萬元左右,實現了脫貧目標,過著幸福的小日子的他,也帶動周圍十多名農民共同就業,成了當地有名土雞散養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