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竹溪縣鄂坪鄉養殖示范戶李應權
竹溪新聞網訊(通訊員梅柳)一聲清脆的哨響,散布在板栗林中的土雞撲打著翅膀,圍到主人身旁,“咕咕”地唱出一首首“致富曲”。這是日前筆者在鄂坪鄉西灣村養殖大戶李應權家看到的一番景象。
“我的雞全部采取林下散養模式,樹林是它們的天然‘健身房’,充分的運動讓烏雞肉質結實,味道鮮美。現在這些雞也都有主了,別人早早就下了訂單,一點都不愁銷路。”李應權興奮地向筆者介紹。
李應權的養殖創業路始于一次偶然。3年前他在報紙上看到散養山林的土雞市場價格高,很受消費者喜愛,供不應求。于是,他們夫妻倆結束在外打工的日子,決定回家利用房前屋后的山林養雞。
2012年秋,他們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從外地購進了第一批土雞苗2000多只,不分白天黑夜,像呵護嬰兒一樣飼養雞寶寶。哪料天有不測風云,在半個月時間內雞苗就死了400多只。挫折之后,他開始反思怎樣才能養出與眾不同的林養生態土雞。經過無數個不眠之夜,經歷無數次分析論證,他不僅掌握了全套林養雞的防疫技術,而且還模出了一些獨到的訣竅。林中養雞空氣新鮮,雞在林間活動能增強抗病力和成活率,一畝林地可養雞千余只,一般4個月左右就可出籠。
“林下養雞一舉多得,綜合收益好,賺錢靠得住!”他胸有成竹地說。林下養雞既可降低養雞成本,又能促進果樹的生長。把雞放養在林中,林內的青草、昆蟲就成了雞的天然飼料,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同時,雞糞也是上好的有機肥料,含有氮、磷、鉀等果樹生長所需要的多種養分,使樹木生長較快,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掛果質量提高,這就實現了以林養雞、以雞促林,實現了林“養”雞、雞“育”林、林雞雙贏的良性生態循環。
一人致富不算富。如今土雞市場供不應求,效益可觀。李應權除了精心管理自己的養雞基地外,還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吸納更多的人參與養土雞。談起今后的打算,李應權說:“今后將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合作社+農戶+公司’的運營方式,走規模化、產業化、產購銷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把土雞養殖做大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