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下來了好啊,以后每個月就能領60元的養老金了,感謝啊”,6月25日,大河灣村李大爺接過鄉政府干部小明送來的農保卡,笑著說,這只是鄂坪鄉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感人一幕。
今年以來,該鄉以黨的第二批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立足實際,靈活思路,創新模式,全力打造“有事找我,辦事回你”的服務機制。
一是干部下村“沒事”找事,找解決群眾困難的事。按照“崗位在村、服務在民”總要求,對機關干部劃片包村,由干部下村到戶上門,主動“訪民情、體民憂、解民難”,解決群眾急需解決的現實困難問題。自5月集中組織20余名鄉政府機關干部駐村排查民情以來,共發現群眾生產生活問題26件,通過落實低保、計生獎勵、雨露計劃等惠民政策,幫扶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5件,為大山深處的農民送去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二是窗口服務“攬事”辦事,辦溫馨群眾心窩的事。根據鄉內高山與二高山特點,立足農戶分散居住實際,結合群眾到集鎮辦事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現狀,該鄉黨委政府創新工作模式、靈活服務機制,切實做到八小時內服務一流、八小時外服務亦一流。6月18日中午12點35分,居住在集鎮23公里外的磨子溝村民李老伯到鄉政府咨詢如何辦理二代身份證,值班的鄉政府干部小吳了解后,立即熱情接待并帶著老伯到鄉派出所,所內民警獲悉后,主動放棄休息時間,為老伯辦理。今年以來,像這樣在八小時工作外,各窗口服務單位共為民眾辦理事項60余件次。
三是建章立制“框事”定事,定聯系群眾身邊的事。緊緊圍繞黨的群眾路線“建立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總目標,通過半年的摸索實踐,該鄉通過落實責任、下壓任務、考核檢查等方式,切實轉變了黨員干部滿足于“不惹事也不出事”的安樂怕事思想,解決了黨員干部“身在農村下不了農村”、“面對農民服務不了農民”的尷尬現實問題,經由建立干部駐扎行政一個、聯系困難戶20戶、每月至少下村12次的硬性制度規定,依靠發放民情服務卡、定期收集干部服務群眾日記等督辦督促,有力打造了黨員干部“想事干事、下村駐村、服務勤務”的群眾服務機制。(鄂坪鄉尤紹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