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郭元江 報道:近日,走進竹溪縣鄂坪鄉小匯村,生態林帶如綠色屏障守護家園,產業基地里,村民們正忙碌管護,黨群服務中心成為“暖心驛站”,一幅美麗鄉村圖景徐徐展開。

五年來,十堰市林業局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以生態保護為根基、產業振興為核心、黨建引領為抓手,扎實推進駐村幫扶工作,助力小匯村實現生態改善、產業升級、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環,走出一條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產業富民,成就“富裕村”
來到村民唐正華家中,他正在查看牲畜的長勢。這個曾經靠打工為生的農民,如今,已是村里的產業大戶。


2021年,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市林業局工作隊正式入駐小匯村。正是在隊員們的鼓勵下,唐正華結束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家嘗試發展產業,從最初養幾只雞起步,不斷擴展內容,漸漸成為集種養業為一體的致富帶頭人。現在,唐正華養了十多頭豬、54只羊和50多只雞,還種了十余畝地,加上擔任生態護林員的收益,其年綜合收入達七萬元。

△鄂坪鄉小匯村4組村民 唐正華
“到了年底,羊就能宰殺出售了,按照35元一斤的價格,一只羊能賣到兩千多元。”唐正華一邊聊著致富經,一邊算著賬。除了時常到他家走訪了解情況,每到年底,隊員們和唐正華一樣忙碌,大家不僅自掏腰包,購買他家的羊肉、豬肉、雞,還四處想辦法搞推銷、搭平臺,幫他打開銷路。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唐正華堅定信心,做大產業,不僅自己過上了好日子,還帶動其他人勤勞致富。而今,村民們通過發展茶葉種植、黃牛養殖等傳統產業,讓腰包鼓了起來,其中黃牛存欄量突破150頭,戶均增收2300元,小匯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富裕村”。

生態強村,繪就“綠色村”
漫步小匯村,道路兩旁新植的黃柏與茶園交錯成景,昔日荒坡已變身層層疊疊的生態林帶。

市林業局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推動生態保護與富民增收“雙贏”。累計幫助該村實施生態公益林建設2萬畝,科學選育鄉土樹種,構建多層次生態防護體系,村莊森林覆蓋率日漸提升,鄉村顏值不斷刷新。工作隊還因地制宜為小匯村培育特色產業,成立林業產業專業合作社,通過推廣“林+藥”立體種植模式,建成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帶動村民發展魔芋200畝、天麻30畝、黃柏若干畝,通過間作套種,林地變成“聚寶盆”。

△鄂坪鄉小匯林業產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龔飛
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發展漆樹種植產業,引進優良品種建成800畝標準化基地,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投入30萬元升級傳統產業,改造510畝茶園并引入智能制茶設備,打造自有茶品牌,茶葉產值實現躍升。如今,小匯村生態宜居水平顯著提升,村集體經濟明顯壯大,成為周邊鄉村綠色發展的典范。


黨建聚力,造就“和美村”
在小匯村黨群服務中心旁邊,坐落著村民文化廣場,茶余飯后,村民們聚集在這里,或拉拉家常,或鍛煉身體,享受幸福時光。


鄉村要振興,黨建是引擎。市林業局駐村工作隊堅持“黨建+幫扶”機制,成立黨員先鋒隊,組織隊員不定期深入農戶家中,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共話村里發展,通過面對面交談,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結合村情民意,駐村工作隊積極向上級打報告,多途徑爭取項目和資金,投入村莊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


為破解基礎設施瓶頸,駐村工作隊整合資金100萬元,幫村里安裝路燈25盞,方便村民夜間出行;添置體育設施和健身器材,惠及全體村民;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打通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不僅如此,每逢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隊員們還為村民送上糧、油、米、面等慰問物資,將溫暖與關愛送到群眾心坎上,營造黨群一心、和諧美好的氛圍。

△鄂坪鄉小匯村黨支部書記 王成義
當下的小匯村,呈現出“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局面,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未來,市林業局駐村工作隊將認真落實駐村幫扶職責和任務,用好行業優勢,傾斜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小匯村繪就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十堰市林業局駐鄂坪鄉小匯村工作隊隊長 王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