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鄂坪鄉王家河片區的千畝茶園已綴滿星星點點的采茶人。1500畝生態茶園隨山勢起伏,油亮的新芽在熹微晨光中舒展身姿,茶農腰挎竹簍穿梭翠壟,指尖翻飛間,一芽一葉精準落入背簍,茶青碰撞的簌簌聲與山間的歡笑聲,合奏出春日增收交響曲。
“昨兒采了3斤多鮮葉,200多塊現錢揣進口袋咧!”李大姐指尖不停,笑得比山花燦爛。在這片曾經的荒山坡上,150余戶村民如今蝶變為“茶產業工人”,采茶季日均收入150-200元,土地流轉每畝年增收300元。脫貧戶老王粗糙的手掌算著明白賬:“管園采茶年入過萬,頂過去種十季苞谷!”
近年來,該鄉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通過引導貧困戶以土地、勞動力入股等形式參與茶產業發展,形成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傳統“看天田”化作“聚寶盆”。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既保住了青山綠韻,更激活了產業動能,茶農實現“租金+薪金”雙豐收。
茶香漫處,振興藍圖正舒展。該鄉正著力延伸產業鏈條,以“茶旅融合”潑墨新畫卷。未來,這里不僅有美麗的茶園風光,還將打造更多與茶文化相關的旅游項目,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深入體驗茶文化的魅力讓千年茶韻化作鄉村振興的持久芬芳。鄂坪鄉的茶產業故事,恰似杯中舒展的春芽,在綠水青山間繪就產業振興新畫卷。(付修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