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鄂坪鄉小匯村的匯旺農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內,一頭頭毛色光亮、膘肥體壯的秦巴黃牛正悠然嚼食著草料,不時發出“哞哞哞”的歡快叫聲,飼養人員正在清掃牛舍、進行喂料,忙得不亦樂乎。

“目前,合作社內秦巴黃牛存欄量達150多頭、散養本地走地雞2500只,每年可出售成年牛30頭以上,除去每年向村集體繳納5萬元租金,年收入可達30萬元!可輻射帶動周邊20余戶群眾年增收3000元。”該社負責人田某波說。據了解,該鄉小匯村在市林業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爭取資金的幫扶下打造標準化的養殖基地,帶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入社成為社員,每年有固定分紅3000元,年底還有合作社20%的經營效益分紅。”小匯村養殖戶田大叔介紹。
牛吃的飼料主要原料是草和玉米秸稈,秸稈來自該鄉轄區內各村。200平方米的儲料間堆積著大量的玉米秸稈,貨車正在堆積打包作業。在另外一處發酵棚內,經牛糞發酵而成的有機肥裝袋后有序堆放在一起。
“過去秸稈的處理方式主要是焚燒,既污染空氣又影響群眾生活,放在田里也耽誤農作物生長。今年鄉黨委政府提出綠色循環式發展,依據這個思路,通過收成時節回收秸稈50噸以上,沼氣池發酵有機肥料30噸,均可用于為茶園、田地提供養分,既幫村民解決了麻煩事,還能保證牛場的飼料供應。”該合作社負責人田某波說。

“廢棄秸稈成了喂牛的飼料,飼養場產生的牛糞,成為茶園、種植物的有機肥料,這種‘地種糧、糧產稈、稈喂畜、畜產糞、糞還田’的綠色循環發展模式,推動了產業向高端化、現代化邁進。下一步,我鄉將聚焦黃牛品牌打造,提升產品研發能力和水平,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附加值高的休閑綠色食品,打響‘土’名牌。”該鄉黨政負責人表示。(丁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