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兵營鎮每一名黨員干部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熱心人,每一名群眾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參與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近日,兵營鎮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創新“四舉措”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支部引領、協會治村”,建立“新風驛站”,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健全“一約五會”機構,堅持“群眾認可、務實管用、富有特色”的原則,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動形成良好的村風民俗。組建并完善產業協會、平安協會、文教協會、公益協會和環衛協會等“五會組織”。在協會組織的引導下開展高額彩禮、薄養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人居環境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
盤活資源,平臺融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融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通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建立理論宣講平臺;打通中心學校、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建立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建好用好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建立健身體育服務平臺搭建理論宣講平臺,把文明實踐活動與基層治理、文明創建和鄉村振興相結合,相互促進,盤活用好各級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志愿服務作用,切實提高農村群眾的思想覺悟。
注重實踐,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升農民的“精氣神”。通過開展“百姓宣講”、典型評選等實踐探索、讓農民在文明創建中增強自豪感,增強自覺性,增強自信心,讓廣大農村真正煥發出加快發展的蓬勃朝氣和強大的內生動力,真正培育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型農民。
因地制宜,打造文明實踐點,把文明實踐貫穿融入到農村生產生活之中。因地制宜在村級活動室或者人員集聚比較多的地方設立文明實踐點,組織開展好送理論、送科技、送政策等活動,結合農村實際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農民創業,跟蹤解決農民生產實際問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文明實踐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群眾的參與度、認可度,營造積極向上的文明新風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氛圍。(諶慧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