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基層黨組織是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加強基層黨組織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是實現基層治理科學發展的邏輯起點,兵營鎮以主動適應新形勢下組織工作標準更高、要求更嚴、節奏更快、督辦更緊的新變化為著力點,下好找差距、強核心、打基礎、連民心“四步棋”,耕好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責任田”。
剖根問底找差距
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村黨組織治理能力,針對“四弱三高”七個突出問題,兵營鎮黨委班子用追根溯源的態度去感悟,在刨根問底中深挖細查,在學以致用中推進工作,找出差距,抓好落實。
在摸清底子上下功夫。心中有底,遇事不慌。兵營鎮黨委書記“領頭”深入鎮域10個行政村全面排查,初步掌握并建立起各村的村情、民情臺賬,對“四弱三高”七個突出問題分別對號入座,通盤考慮、認真研究。
在理清路子上做文章。理清思路才有出路。全鎮上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市縣兩級關于扎實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治理能力強化提升行動會議精神,把這一次提升行動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吃透上情、摸準下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縣的行動部署上來,搞好結合、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為實現我鎮又好又快跨越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在出好點子上動心思。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性作用。在推進村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行動過程中,采取各村自查、黨委研判、黨群公認的方式,為各村“四弱三高”查出來的問題進行精準施策、靶向治療。
在邁好步子上求突破。人比山高,路比腳長。兵營鎮黨委班子在推進此項工作中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一方面從大局上把控好節奏,緊盯上情、關注民情;另一方面保持好全鎮形體,堅持好黨的優良工作作風,真刀真槍解決群眾的急憂愁盼,敢為人先、敢試敢闖,開辟出了一條符合兵營實際情況的發展新路。
正本清源強核心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礎中的戰斗堡壘,也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兵營鎮以村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行動為重要契機,打好“班子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三張牌,消除政治風險、構筑堅強堡壘、形成基層核心,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平滑過渡。
打好強化領導班子建設“關鍵牌”。用好關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兵營鎮黨委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對鎮域內10各行政村領導班子情況進行了充分調研,通過“選派結合、育管并重”的方式狠抓“一把手”建設;著力優化村“兩委”班子隊伍,先后有15名年輕干部吸納進入班子隊伍,每村及時補充后備干部不少于2名,提高班子整體的凝聚力、戰斗力;全面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質,通過“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學習,加強政治修養和理論修養,加大農村電商培訓力度,鼓勵村“兩委”干部申報“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整體提升干部素質,涵養人才蓄水池。
打好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先鋒牌”。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黨員思想道德修養及其建設,是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的客觀要求,也是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精神追求。兵營鎮以正黨風、淳民風、樹家風著手,充分利用道德講堂這個陣地,加強黨員的思想道德建設,筑牢精神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積極發揮無職化黨員先進模范作用,解好無職不等于無責、無職不等于無為、無職不等于無用“三個不等式”,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扎實開展“黨員雙帶先鋒”“雙十星黨員爭創”等活動,選樹一批先進典型,要讓無職化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深入開展黨章黨規紀律教育,讓講紀律、守規矩成為全體黨員的底線共識和思想自覺,促進作風轉化,讓廣大黨員站在高處、學在深處、干在實處、走在寬處,真真切切履行好自身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
打好建立完善制度建設“保障牌”。“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體制機制是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兵營鎮為了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村務公開質量,強化民主監督管理。一方面拓寬渠道上增強民主意識,探索建立村級群眾自治示范點,凝聚干群工作向心力;另一方面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落實好“四議兩公開”制度,進一步完善村議事規則和民主決策機制,加強群眾監督,堅持“三務公開”,突出監督的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同時在選拔培養、激勵保障、糾錯容錯上下苦功,為敢想者“開綠燈”,為敢干者“兜底”,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工作生活環境,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的干事創業的活力。
盤活經濟打基礎
黨的十九大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產業興旺是第一位,產業興,百業興。要把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強村級集體經濟建設,是消除經濟風險、厚植發展潛能的現實需要,做好“三篇文章”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做好“三資盤活”文章,發揮效益。盤活,動則活,不動則死。兵營鎮在這次村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行動中找準病根、開好藥方,積極盤活鄉村“三資”,盤活休閑資產、盤活休眠資金、盤活沉睡資源,大力引進“一村一社”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借力“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和人居環境整治重要發展機遇,推動各村抱團發展,做精做強特色農業,實現“田園”夢,變資金資產資源為生產生活生產資本,把包袱變成財富,讓老百姓真真正正在實踐中收益。
做好“雙帶激活”文章,增添活力。農民增收,黨員帶富是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工程,培養一批雙帶黨員和雙帶先鋒,扎實推進黨員創業致富和鄉土人才庫建設計劃,“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截止目前,在黨委政府的努力下,28名農村黨員領辦創辦扶貧車間、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逐漸成長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營造出引得來、穩得住、能帶富的良好創業氛圍。
做好“機制用活”文章,保駕護航。機制一活,萬象更新。針對新形勢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兵營鎮積極探索管理新模式,管好用活農村集體三資。以提升“三資”管理隊伍素質為切入點,逐村逐人開展培訓、層層考核選拔,堅持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隊伍業務能力建設;以建立完善制度建設為著力點,實行全鎮統一收款收據,統一對口建賬,統一按月結賬、按季做賬,統一入賬單據審核把關標準,統一推行定期得財務公開,統一檔案管理,提升“三資”管理規范化水平;以農村“三資”巡查常態化為創新點,加強農村“三資”使用民主化、透明化、公開化,破除農村集體“三資”不敢用、不會用、不想用的痼疾,促進農村經濟和諧發展。
強化服務連民心
習近平常說“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懷憂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動社會發展。村黨組織治理能力提升行動,既是思想的提升,又是治理能力的提升,兵營鎮以落實“三項舉措”暖民心、聚民心,消除社會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構建美麗家園。
架“心橋”服務群眾解民憂。黨的根基在基層,活力在基層。兵營鎮細化量化實化黨員聯系群眾活動和落實好“一卡雙找三卡”便民服務制度,每名黨員聯系三名群眾,承諾幫帶完成2至3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進一步暢通村情民意“直通車”、搭建服務群眾的“連心橋”,為黨群之間提供新老座談、干群懇談、黨員互談、上下交談的思想互動交流平臺,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共建干群魚水一家親的和諧關系。
搭“平臺”團結鄉賢固根本。濃濃桑梓情,悠悠赤子心。鄉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是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匯集的新資源,是群眾工作必須覆蓋的新領域。兵營鎮以團結流動黨員,成立“流動黨員之家”黨支部,搭建“鄉賢+”平臺,組建鎮村兩級鄉賢理事會,深挖鄉賢資源,加大鄉賢宣傳力度,凝聚鄉賢力量,讓流動黨員有家、愛家、想家,充分發揮廣大鄉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積極作用,為建設美麗兵營獻計獻策獻力,共謀發展新篇章。
控“風險”綜合治理促提升。鄉村治、社會安、國家穩。堅持自治為本、法制為綱、德治為根的治理方針,一方面倡導文明村風,樹立良好家風,以深入開展“最美家庭”“黨員示范戶”“十星級黨員”“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營造文明鄉風;另一方面實行“一村一警”,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掃除橫行鄉里的“村匪路霸”,同時積極發揮鎮村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鼓勵老同志、老干部和新任鄉賢擔任村級調節委員會成員,保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消化解決,不斷健全鄉村綜合治理,化矛盾、強產業、育新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落實“十四五”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毛光明 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