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小楊,我們家還需要小孩兒寫作業的田字本,請幫忙問問,有的話給我帶五本。”
“好,我記下了。還有沒有其他日用品需要的,我聯系物資配送車一起送。”正忙著通過微信群收集鄉親們物資需求的便是銀杏村后備干部楊義艷。
98年出生的楊義艷,是兵營鎮最年輕的后備干部,參加工作僅半年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突發,防控任務繁重,村支部書記黃朝樹本來還擔心小楊會臨陣退縮,但看到她一心撲在工作上的認真勁,心中懸著的石頭落地了。

數據整理一絲不茍
疫情防控初期,楊義艷主要負責疫情防控數據信息收集上報。數據統計看似是單一、純粹的工作,其實考驗的是細心。
“目前排查的漢返人員有多少,有沒有新增人員,有無體溫異常對象,已居家隔離超過14天的人有多少”這一連串的數字,楊義艷統計時一點都不馬虎。每天入戶小組將收集到的信息反饋給楊義艷后,她總會仔細地審核、比對,哪怕是返鄉日期與前一天上報數據有一點不同她都會與入戶小組長再確認,保證不出一點紕漏。
無一次遲報、漏報,變動和異常情況第一時間跟蹤反饋,楊義艷用自己一絲不茍的態度默默工作在大多數人看不到的防疫戰線上。
體溫監測一戶不漏
“全民測體溫任務大,我們還是按之前分片包保的安排各自負責一塊。閆文書,李家灣稍微遠一點,還是辛苦你,每天測溫至少保證一遍。”“黃書記,我也承擔一部分吧,李家灣安置點附近的十多戶我負責。我抽每天午飯后的時間入戶,保證完成任務。”考慮到同事任務重,自己家剛好在李家灣安置點,楊義艷主動申請承擔李家灣安置點入戶測溫任務。
“陳叔,午飯吃了沒,我又來測體溫了,今天身體狀況怎么樣。”推開陳由齊家的門,楊義艷開始了新的一天測溫工作。一戶不落,一人不漏,完成所有人體溫測量任務后楊義艷收好資料準備回村委會。路走到一半,大雨傾盆,楊義艷回到村委會時,鞋子已經濕透了。脫下濕淋淋的鞋放在火盆邊,穿上同事臨時找來的棉拖鞋,楊義艷顧不上烘干自己的鞋,立馬投入到數據信息整理中了。
戶戶到、人人測,李家灣安置點的鄉親們近20天見到最多的人就是楊義艷。每天量體溫、問情況,楊義艷用自己不厭其煩的態度和細致入微的問候不斷溫暖著隔離在家鄉親們的心。
物資對接一件不差
隨著封鎖時間延長,保障基本物資供應成為一項緊要任務。統計鄉親們物資需求,對接供應商統一配送,楊義艷主動承擔起物資對接任務。一盒奶粉、一袋大米、一壺油,一筆筆物資需求記錄填滿了楊義艷每天最后的空閑——晚上。
“大家需要的東西已經到村了,馬上會配送到各位家門口,請拿到后檢查一下,有沒有需要的東西帶漏的,有的話及時跟我說,我再聯系。”每次送貨到戶前,楊義艷總會在村內的物資配送群這樣問到。
“謝謝你!你辦事,我們放心,不會帶錯的。我們家已經第四次帶東西了,沒一次出錯,辛苦你了。”盡管鄉親們都很信任楊義艷,但她總會啰嗦的問問物資是否帶齊。
每天晚上的8點至10點,是楊義艷固定的物資需求統計時間。牛奶品牌、蔬菜種類、有無優惠活動,這些都是每天楊義艷必做的功課。記好每家每戶所需物資,整理全村需求總量,對接供應商定時送貨。就這樣,不斷滿足一家一戶的生活需求,不停安撫每一顆被隔離躁動的心,楊義艷用自己的細致和熱心,讓居家隔離的鄉親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
加油,小楊!加油,每一位戰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戰士們!(惠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