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通訊員惠鵬)近年來,兵營鎮堅持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檢驗“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主戰場,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整鎮提升為目標,以支部規范化建設為抓手,夯實基層基礎,聚力脫貧攻堅。
固本培元,緊抓支部規范化建設。抓日常工作規范,促工作落實落地。各項工作做到有部署、有督辦、有通報,對照支部建設“五個規范”查找短板,列出問題整改清單。再結合年底述職評議,將抽查、督查、述職評議結果與鎮村干部和村集體考核結果掛鉤。抓實軟硬件建設,促工作機制落實。規范黨支部各類檔案資料,統一印制村干部簽到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記錄簿、三會一課記錄簿等記錄表冊,各支部按照要求完善記錄,規范開展活動。大力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全年完成2個新建、6個改擴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抓實隊伍管理,促工作作風轉變。抓實鎮村干部隊伍和黨員隊伍管理,實行績效管理,個人工作業績與單位年終考評成績掛鉤,抓個人促集體工作提升,促進工作作風轉變。抓好發展黨員工作,嚴格發展黨員程序,對黨員實行“線上線下”雙向管理,通過電話、信息、網絡,實現“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全覆蓋。
選優配強,發揮黨建“第一書記”作用。堅持把政治素質好、熱愛農村工作、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勇于奉獻、吃苦耐勞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村開展工作,“第一書記”到村后,緊緊依靠村黨組織,以推動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主題,以抓黨建促脫貧為目標,以“十個到村到戶”項目建設載體,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
集思廣益,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堅持在優化實施扶貧組合政策、發揮黨員作用、促進抱團發展上下功夫,實現精準扶貧的共生效應。一是量身定做脫貧方案。按照精準扶貧“十個到村到戶”項目要求,分門別類建立產業增收、創業就業、金融扶持項目數據庫。幫扶干部因戶施策為貧困戶制定脫貧方案,精準對接扶貧項目。二是發揮黨員“排頭兵”作用。由村干部帶頭,成立聯盈種養殖和友林種養專業合作社。聯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十堰市三川龍霖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幫扶單位市公路局投資40萬元、三川公司投資30萬元、政府扶持扶貧資金30萬元,三方投入100萬元,建成蔬菜大棚50畝,由三川公司負責經營銷售,每年至少向村集體分紅5萬元。友林種養專業合作社流轉村級茶場和茶園,每年向村集體上交流轉費用0.5萬元。凱迪林業有限公司流轉村集體林地6000畝,每年向集體上交流轉費9萬余元。光伏發電項目完成后可增收5萬元,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到20萬元以上。
齊心協力,共謀脫貧致富好項目。村支部充分依托產業扶持政策,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回歸創業工程,按照“四個一批(回鄉創業發展一批、招商引資發展一批、能人大戶發展一批、村干部創業發展一批)”目前,全鎮已發展各類市場主體18家,實現了村村有市場主體,其中,種植業12家、養殖業6家,所有市場主體均與貧困戶建立了直接或間接的利益聯結關系,貧困戶參與率達到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