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通訊員惠鵬)四條溝村位于兵營鎮東北部,全村共有自然村組4個,總人口190戶,730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8戶、427人,其中易地搬遷對象96戶270人。全村共建設村委會、老學校、柳樹大院、廟溝四處集中安置點,安置貧困戶92戶247人,其中:村委會安置點已搬遷入住39戶118人,老學校安置點24戶的一人戶已建設完畢。2017年新開工的柳樹大院、廟溝安置點計劃10月底全部竣工交房。該村易地搬遷過程中,做到了搬遷與產業發展到戶、公共服務到戶、生產發展到戶、綜合管理到戶的“四個到戶”。
產業發展到戶。按照“搬得出、能發展、可致富”的要求,全村借力精準扶貧助推產業發展。該村采取“村書記+合作社+搬遷戶”的模式發展茶葉主導產業,村支部書記周少成帶領吳志民、王永安等茶葉種植大戶成立了四條溝茶葉專業合作社,帶動70戶貧困戶高標準管理改造茶園500余畝,2017年新建茶園20畝,新建200平米茶葉加工車間1個,投資6萬余元采購茶葉加工設備6件套。2017年春共收鮮葉12700斤,幫助貧困戶創收共計50.8萬元。其中收入最高的是68歲的貧困戶張明海家,達14000余元,通過發展產業確保搬遷戶有了穩定的收入。
公共服務到戶。安置點實現了廣電、電信、移動信息入戶全覆蓋,黨群服務中心配套,新發展電子商務1家,新建140平米衛生室1個,新建600平米文化廣場1個,新建150平米農資超市1個,新建60平米公共廁所1個,新建150平米紅白喜事廳1個,新建可供安置點周邊80余戶農戶使用的小型沼氣池1個。
生產發展到戶。豬圈、廁所等附屬設施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分戶結算”的方式整體推進,按照每戶20平米的標準建設,既避免了搬遷戶亂搭亂建、超面積建設的情況,又促進了安置點建設的整體性、規范性。與此同時,通過流轉、調劑等多種形式,確保每戶搬遷戶在居住地周邊都有一分地的菜園,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
綜合管理到戶。通過探索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模式對搬遷戶統一管理。以集中安置點為中心組建社區,按照村規民約規定,引導社區農戶自治管理,采取村級推薦,民主投票的方式選擇兩名有一定群眾基礎和管理經驗的社區管理員,統籌協調社區主要事宜。一名負責內勤,做好民事糾紛調解、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匯報反饋;一名負責外勤負責社區公共設施維護、公用房屋使用管理,引導農戶積極參與社區公共區域的安全、衛生等事宜。全村依托社區,形成層級合理、責任明確的全覆蓋統籌管理機制,實現整體有序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