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山黨旗紅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竹溪縣兵營鄉黨建工作綜述
盛夏七月,生態竹溪愈發顯得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在這滿眼的蔥蘢之中,掩映著一個堅強的紅色堡壘,鮮艷的黨旗在這里迎風飄揚。
一面鮮紅的黨旗,讓全部的力量為之凝聚;一面鮮紅的黨旗,為發展的道路指明方向。這里就是兵營鄉。魅力、活力、希望,源于基層黨建的不竭動力,源于兵營人的凝心聚力。
兵營鄉現有10個村、4350戶、16112人。共有16個黨支部,即10個村支部和5個鄉直機關支部,每個支部有5至7名支委。全鄉共有635名黨員,其中農民黨員570名,機關黨員65名。2003年后新發展黨員292名,年均新發展40余名。鄉黨委政府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五好鄉鎮黨委”、“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2011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串串榮譽的背后,不僅凝聚著兵營鄉黨委一班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充分證明,一個好的黨委班子,就是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一個好的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鼓舞士氣的鮮紅旗幟。
“書記抓與抓書記”
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就必須抓黨建。認識的高度,決定了重視的程度和工作的力度。副縣級干部、兵營鄉黨委書記、鄉長明道成上任之初就要求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并建立和完善“書記抓、抓書記”的管黨長效機制。他說,“抓黨建工作,鄉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支部書記是直接責任人,分管領導是具體責任人。不抓黨建工作的書記是失職的書記,不抓黨建工作的支部是不勝任的支部,不做黨建工作的黨員是不合格的黨員。”
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書記抓”針對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有力措施,推進黨建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真正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抓書記”作為管黨責任核心抓手,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建立起層層落實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
“‘書記抓、抓書記’給村書記帶上了“緊箍咒”。今年辦的幾件事,必須辦好,必須完成好,如果完成不了,完成不好,上對不起組織,下對不起群眾。”四條溝村黨支部書記明邦樹這樣認為。多年來,他總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四條溝村在他的帶領下,產業發展、黨建綜治、計劃生育、精神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全鄉前列,還連續七年獲得縣級表彰。
為表彰先進,充分調動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兵營鄉制定出臺了《兵營鄉村干部職業化管理規定》,對每年綜合考評得分前10名的村干部,給予4000元至10000元的養老保險獎勵。2006年,鄉黨委一次性獎勵明邦樹10000元的養老保險金。自2004年起,全鄉有40名村干部獲得了養老保險金獎勵,其中2名干部獲得10000元的特別獎勵。
從2004年開始,兵營鄉還組建了以鄉管片領導任書記,駐村干部任副書記,村支部書記為委員的4個聯村支部。通過強強聯合、以強帶弱,村支部接受聯村支部的“零距離”管理和服務,村與村之間、聯村支部與聯村支部之間形成了好事聯比、黨建聯學、發展聯趕、治安聯幫、經濟聯超的良好氛圍。一批共建路、公益林、同引渠相繼建成,一支支聯防隊、一個個互助組、一戶戶愛心戶活躍村內外。
黨的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黨的溫暖留在群眾心頭。兵營鄉結合“五個基本”、 “七個體系”建設,投入600余萬元對10個村的村級辦公場所進行新建和改擴建,統一建立“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配好辦公設施。高標準、高質量的村級活動場所為統籌城鄉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增添了活力。
黨組織的凝聚力在這里匯集,黨員的戰斗力在這里生成。兵營鄉計劃投資120萬元,對10個村級娛樂設施進行配套完善。
為激發農村黨員隊伍活力,充分發揮黨員作用,兵營鄉在黨員隊伍中推行“設崗創星”制度,建立“五諾五評”機制,即自我承諾、民主薦諾、組織審諾、公開監諾、定期評諾;對黨員個人承諾的事項,實行“五評”,即個人自評,黨員互評,群眾參評,支委點評,支部考評。
實行“五諾五評”后,許多黨員深有感觸地說:“無職黨員設了崗,好像鋤頭開了光;群眾事情有人幫,黨員臉上還有光”。順風雨村的農民黨員王德成在帶頭致富的同時,不忘帶領鄉親一同致富,先后扶持近20萬元幫助陳農明、葉時清等困難群眾建房;每逢春播秋種,還為困難的鄉親資助化肥、種子等;2001年至2006年期間,他無償資助20多個學生上學。如今,他又在城里拉起了建筑工程隊,帶動本村60多人就業致富。
百人千事正作風
兵營鄉以“進百姓門、問百姓事、訪百姓苦、解百姓難、幫百姓富”活動為契機,在工作和實踐中找到了開啟民眾心鎖的鑰匙——“百人千事”工作法。
百人千事”工作法的主體是鄉村黨員干部和鄉直負責人100余人;主題是“轉變作風、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進發展”;目標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每人每月為群眾辦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一年累計辦好事實事1000件以上;措施是構筑“四條防線”:即落實蹲點制,填寫《日志本》,上報“實踐卡”,考評抓督辦。
干部“沉”下去后,每月進村入戶不低于20天,本本《日志》記滿了群眾家長里短,件件實踐卡備案在冊,大家更是紛紛亮諾:群眾有事找干部,干部做事受監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百人千事”工作法自2003年實施以來,八年的持之以恒,已累計為群眾做好事實事11000多件次。登高村新建房戶戴德運高興地說:自己只是向村里遞交了一份申請材料,倒是干部跑了幾個來回,半個月就拿到了準建通知。像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從2010年起,兵營鄉村村建有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干部輪流坐班,對國土、民生、計生、合管、林業、勞動保障、惠民政策等事項一次受理,變“中轉站”為“終點站”,讓群眾走進一扇門,能辦多件事,能解千般憂。
2011年6月,兵營鄉突遭風雹襲擊,四條溝村困難群眾方孝友家的房屋脊檁被吹斷。村書記明邦樹聞訊第一時間趕到,組織人力防險加固,并自掏腰包投工投勞為其翻新了房屋。方孝友逢人便說,是黨的政策好,是村干部作風實,讓他對生活更有信心,也更有勁了,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蓋上新房。
“情真意切”抓遷建。2008年以來,潘口、白沙兩大水電站相繼開工,3200移民需后靠安置,集鎮也要整體遷建,任務亙古未有。憑著“樹九天攬月遷建氣,立精衛填海移民志”的信心、毅力和勇氣,通過“百人千事”的開展,在無聲無息中實現了移民穩妥安置和集鎮的和諧遷建。一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天藍地綠、水清鄉美”的新集鎮矗立而起,與之一起涌現出來的還有像何躍、張明敬等一批舍生忘死,一心為民辦實事的黨員干部們。
凝心聚力為發展。在“百人千事”過程中,兵營鄉黨委組織鄉村干部進村入戶,廣泛征求意見,結合縣情、鄉情和市場行情,確立了興建茶葉大鄉、興辦水電大鄉的發展思路,一舉打破過去“種糧吃飯、養豬過年、養雞掙個零花錢”的局面。2010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6678萬元,人平純收入達4416元,財政收入375萬元,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五小建設構和諧
新形勢新格局。由于農村點多線長,許多“夠不著、抓不到、管不好”的矛盾問題與日俱增,如何堅持村民自治,怎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兵營鄉從2003年起,在實踐中探討、推行了“五小建設”構和諧,村村制定“五小”內容,形成創新社會管理明白冊,統一印刷、一戶一冊,相互監督,共同執行。 “小憲法”立制,規范秩序。農村的很多事情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往往都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斷,進不了派出所、又上不了法院”的棘手問題,老辦法不中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大的矛盾糾紛。為此,兵營鄉村村制定《村規民約》、《自治章程》,由村“兩委”拿出方案,召開村民代表或群眾大會討論表決通過,張貼公告,印發手冊,一戶一本,每屆修訂豐富完善,做到共同討論、共同遵守、共同參與、共同關心、共同執行。
“小人大”議事,化解矛盾。通過選出30至50名德高望重、處事公平的村民任議事會成員,建立村民“議事會”,對日常事實行“通氣制”,對一般事實行“通報制”,對重大事實行“票決制”,議定事實行“辦結制”,堅持村民事、村民提、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干,對涉及到群眾利益的事情,都堅持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小公安”護村,查隱除患。村村組建“治安巡邏隊”,形成以派出所為龍頭、治保會為骨干、“十戶聯防”為基礎的群防群治防范網。中心戶長間開展治安聯防、平安聯創、秩序聯管、邪教聯治、致富聯幫的“五聯”活動;聯防戶間開展牽手護院、挽手維穩、聯手自治、協手互助、攜手發展的“五手”行動,有效解決了公安機關“鞭長莫及夠不著,時間速度跟不上”的缺陷,解決了“警力有限不夠用,民力無窮用不上”的問題。
“小司法”調處,遏制信訪。村村健全“治調”組織,強化“三權四責”。執行上以村“治調”組織為主導、駐村干部為指導、鄉調委會為輔導,并形成“六制”,做到日排日清、周調周處、旬報旬結、月例會月分析、季通報季自查、年考評年結賬。2010年9月,明家梁村三組村民明邦和因拆建房子掉下的磚頭壓壞了村民趙桂榮的稻谷,雙方因賠付不和而引發糾紛。在村支書胡揚剛等調處下,及時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小監察”監督,保障權益。通過聘請“監察員”,對村級社會事務、經濟管理、事業發展實行全程監督,監察員列席村“兩委”和黨員干部會,察看熱點焦點問題是否隨時上墻,確保黨務、政務、村務全公開、常公開、真公開,維護了群眾的知情權、參入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也解決了“村務暗箱操作、群眾監督無力”的弊端。
為加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兵營鄉還廣泛推進“爭做好鄰里,倡導互助情;爭做好妯娌,倡導手足情;爭做好子女,倡導養育情;爭做好夫妻,倡導恩愛情;爭做好公婆、倡導體貼情”的“五好五情”活動。通過載體創新和活動開展,全鄉評選出600多個守法平安戶、文雅道德戶、明禮誠信戶、生育文明戶、美居生態戶,形成了村比村、戶比戶、人比人的濃厚氛圍。
風過阡陌遍地綠,黨旗飄飄滿山紅。回首近年來兵營鄉的黨建工作歷程,跳動著的是一個個響亮的音符,構成的是一曲激情豪邁的樂章。展望未來,新的起點,新的目標,新的跨越。我們堅信,借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之天時,占區位優勢之地利,憑上下一心之人和,兵營鄉必將揚帆奮進在跨越式發展的征途上,為這片土地創造更多的奇跡,更多的希望!

“聯村支部”筑堡壘
為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推進“三級聯創”,筑牢“五好支部”基石,針對稅費改革和配套改革實行鄉對村直接管理后支部建設“弱化”問題,2004年開始,依據地緣相鄰、親緣相近、習俗相容為紐帶,組建了以鄉管片領導任書記,駐村干部任副書記,村支部書記為委員的4個聯村支部,做到強強聯合、以強帶弱,村支部接受聯村支部“零距離”的管理和服務,在聯村支部內的村與村之間,不僅形成好事聯比、黨建聯學、發展聯趕、治安聯幫、經濟聯超的“比、學、趕、幫、超”氛圍,而且按照“每月一碰頭,季度一自查,半年一考核,全年一總結”的操作程序,堅持推磨轉圈,循環交流,相互提高,促進全面。聯村支部的推行,不僅解決了跨村難事不難辦問題,而且解決了基層組織建設不好做、做不到以及有黨員無組織、有組織無活動、有活動無質量問題,對提高支部凝聚力、戰斗力,促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實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目標都有著重大作用和意義,并呈現爭做發展型支部、富民型黨員、雙帶型標兵的良好勢頭。黨員對支部的“三不”感嘆即“不是目無組織,而是黨沒來組織;不是不干黨的工作,而是黨沒來派工作;不是不發揮作用,而是不好發揮作用”的現象蕩然無存。黨員隊伍逐年擴大,群眾踴躍加入黨組織,連續8年,每年新發展黨員都在40名左右,而且支部結構也發生根本性變化,一類支部上升、二類支部下降、三類支部消除,特別是對黨員開展“設崗創星”的自我承諾、民主薦諾、組織審諾、公開監諾、定期評諾和踐諾自評、黨員互評、群眾參評、支委點評、支部考評的“五諾五評”踐諾活動后,群眾對黨員頗有微詞的“黨員不黨員,只差幾毛錢;黨員不先進,不如老百姓”的現象也一去不返,而且有很多黨員還深有感觸地說:“無職黨員設了崗,好像鋤頭開了光;群眾事情有人幫,黨員臉上還有光”。


“積分管理”提素質
為了提高基層干部素質,增強服務群眾本能,在黨員干部隊伍中建立提高政策理論、文化素質的“積分管理制”,即對黨員干部的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學以致用與文化考試、調研文章與心得體會、強化培訓與知識競賽等,實行百分積分量化,堅持按月、分季、分次建檔登記累加,年終結賬通報。對積分高的支部和個人,分別給予表彰、獎勵;對積分落后的支部和個人,分別給予通報批評、書面檢查;對積分特別差的支部和個人,限期“補課”、責令“下課”。同時納入基層組織建設單項工作考評,列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內容。“積分管理制”的推行,激發了干部學習熱情,調動了干部學習激性,提高了整體隊伍素質,黨員干部不僅具備了必要的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知識和較為成熟的農村工作經驗,而且達到了張口能說、提筆能寫、放手能做和多謀善斷的決策、運籌帷幄的協調、寬嚴適度的管理、審時度勢的應變、知微見著的感知、準確無誤的判斷等六種基本能力,鄉村干部都養成了“日理政事、夜學理論”習慣,眼光長、專業技能長;思路寬、文化知識寬;素質高、思想覺悟高的“方型”干部增多,并出現了“紅腿桿”、“門外漢”少了,“土專家”、“當內行”多了的良好局面。


“三制三法”強作風
為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推動經濟發展,在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中建立了“三制三法”強作風機制,即實行臺賬制,采取曝光法。統一印發《工作失誤臺賬登記簿》,政府機關和鄉直單位、村“兩委”的公開欄即為曝光臺,對出現的任何工作失誤,隨時登于臺賬予以警醒;對稍有影響的工作失誤,隨時載于曝光臺予以警示;對工作嚴重滯后且工作失誤明顯的,在干部會上點事點人予以警告。實行通報制,采取懲處法。根據日常管理的重點工作、階段工作、常規工作和績效考評需要,鄉辦公室對工作進度和工作成果適時印發《督辦通報》,好的表揚,差的通報,并計入綜合目標考評,年終與經濟責任獎懲掛鉤。實行兌現制,采取否決法。配套組建“效能革命”和防控工作“零失誤”督查小組,明察暗訪,堅持“事事有安排、時時有督辦、件件有考評、樣樣有兌現”,確保動態管理一月一個紅黑點、日常管理一事一份報告單、綜合管理一考一評結硬賬,并做到該兌現的嚴格兌現、該責任追究的嚴明追究、該否決的堅決否決、該處理的嚴肅處理。從而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強化了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責任,黨員干部責任在一線擔負、作風在一線煉就、矛盾在一線調處、問題在一線解決、和諧在一線構建、發展在一線謀求的“一線工作法”日漸濃厚,“摞挑子、菜園門、當甩手”的干部消失殆盡,并跳出了腦子不活發展難、辦法不多工作難,手里無錢說話難、作風不實號令難的“四難”窘境,逐步地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的工作機制和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格局。“吃吃喝喝混日子、忙忙碌碌做樣子、平平穩穩保位子、庸庸俗俗一輩子”的干部少了,“講給群眾聽、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富、接受群眾評”的干部多了。實踐證明:一個好的黨委班子,就是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一個好的基層組織,就是一個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一個好的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鼓舞士氣的鮮紅旗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