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兵營鄉黨委政府主動適應“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圍繞“服務提質、發展提速、工作提效”的新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將服務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全鄉連續6年實現了無刑事發案、無邪教活動、無群體事件、無集體上訪、無非正常上訪、無安全事故的“六無”目標,呈現了“干部下訪多了,群眾上訪少了;干部作風正了,群眾心氣順了,干部群眾一條心了,社會和諧萬事興了”的良好局面。
強化服務意識。該鄉將政府主要職能由過去對農民的管理為主轉到以服務群眾為主上來,將服務作為貫穿所有工作的主線,讓服務體現到各個環節,千方百計為群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一方面樹立“政府就是服務機構”的理念。將服務承諾和服務要求張貼上墻,公布監督電話,設立舉報箱。另一方面,樹立“干部就是服務員”的理念。徹底轉變傳統的“官本位”意識,樹立“民本位”意識,推進干部由“管理員”向“服務員”的轉變。
增強服務能力。該鄉把學習充電作為提升干部素質的主要途徑,扎實開展培訓,對干部學習實行“積分管理”,把政策法規、理論知識、農業科技、部門業務、行業知識等作為鄉村干部必學的知識,組織鄉村干部深入調研,分析梳理,摸清了影響農村組織建設、農業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服務本鄉群眾的能力,達到干部素質明顯提高、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改進的目標。
提高服務效能。鄉黨委政府根據工作需要,對全鄉的服務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一是將涉及群眾密切聯系的計生、司法、民政、國土、合管等部門辦公機構集中辦公,組建鄉便民服務大廳,農民需要辦理任何手續都可在大廳內“一條龍”審批辦理,徹底改變了過去辦事“跑來跑去、問來問去”的現象。二是從方便群眾辦事的角度村村設立便民服務室,配備專職人員值班,全天服務,隨時接待群眾來電來信來訪,對群眾來訪進行登記。三是開通便民服務電話,為群眾咨詢政策、法律、科技或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方便。四是組建便民服務隊,深入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路線、政策,結合農時和農民需求,搜集產業信息、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指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用技術的推廣。
創新服務形式。結合工作實際,積極開展服務創新,切實解決好、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一是實行服務承諾。對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反映的意見、建議和問題,及時進行分類梳理和落實,相關責任人明確作出具體的服務承諾,并及時提供服務,詳細記載服務的對象、時間、項目、效果等內容。同時,設立群眾反映事項辦理落實情況公示欄,做到辦理內容讓群眾確認,落實過程讓群眾監督,服務成效讓群眾評判。二是開展“百人千事”活動,鄉村黨員干部和鄉直負責人100余人圍繞“轉變作風、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進發展”主題,每人每月為群眾辦理一件、全年1000件以上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并配套建立干部問事制、群眾說事制、集中議事制、及時辦事制、定期評事制的“五事制”,使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三是采取便民大廳或服務隊包項目、干部聯農戶等形式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為群眾發展生產提供資金、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扶持。
保障服務質量。鄉黨委政府成立創建服務型政府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總結和考核等項工作。各村也成立相應機構,明確責任和工作目標,落實各項創建措施。同時,鄉黨委政府根據工作實際,建立激勵機制,制定創建目標,并細化落實到每個干部頭上,與干部的工資、晉級、晉職、評優直接掛鉤,對群眾滿意率低、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較差的干部要進行批評教育,對群眾滿意率高、工作出色的干部,在提拔任用及年終獎勵、評優時,要予以優先考慮。(毛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