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在房中繡飄帶,郎從外面打傘來,左手接過郎的傘,右手接過郎的衣,這是何風吹來的?……”近日,筆者隨同兵營鄉民間文化采訪組來到銀杏村,年過七旬的老歌手諶啟文聲情并茂地如是唱到。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古老的民間文化漸漸消失,為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連日來,兵營鄉黨委政府安排專人組建民間文化采訪組,走家串戶挖掘“草根文化”,加強對民間文化的搜集和整理。
尋根子,分類建立民間藝人人才庫。民間文化采訪組每到一處通過走訪當地明白人、老年人,對流落在全鄉各村組的民間文化逐一進行調查、登記,全面了解和掌握全鄉民間藝人的數量、類別等,并按民間舞蹈、民間美術、民間音樂、傳統手工技藝等進行分類登記,建立民間藝人人才庫。目前,全鄉已尋找到85名各類民間藝人,并收錄到了兵營鄉民間藝人人才庫。
搭平臺,組織開展民間文化活動。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間文化,該鄉廣泛開展深受群眾喜愛的民俗文化活動,為民間文化的展示與傳承搭建平臺、創造舞臺。一方面充分利用節慶假日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活動,如春節船燈表演、“以歌會友”、書畫比賽等活動,加強民間文化的培植,積極拓展“草根文化”空間;同時通過舉辦廣場舞比賽、慶祝傳統節日、宣傳民間民俗文化等各種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健康、文明的活動氛圍,擴大民間文化對廣大群眾的凝聚力、感染力,以此帶動全鄉文化產業的發展。
創品牌,開發打造民間文化精品。該鄉通過走訪民間老藝人,收集民間歌舞、書畫、故事會等民間文化,并整理成冊,利用節慶假日、“三月三”歌節等讓民間藝人進行表演,依托書報、廣播、電視等媒介展示兵營的民間文化,以此打造一批民間文化名片,創立本土品牌,帶動更多的本鄉人關注兵營,了解兵營,進一步讓外面的目光投向兵營,從而促進各項工作的發展。
傳下來,“大手拉小手”傳承民間文化。今年以來,該鄉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一步調動全鄉人民參與民間文化傳承的積極性。一方面充分利用群團機構組織文化活動,扶持各類專業協會開展文化活動,組成一批較為固定的演出群體,形成有一定規模的業余群眾文化演出隊伍,通過開展系列健康向上的群文活動和節慶賽事,以此推動“草根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廣泛開展傳統民間文化進課堂活動,讓更多的孩子接觸了解民間文化,讓本土文化、民間文化不斷傳承下來。
截止目前,該鄉已成立廣場舞協會,民歌協會、腰鼓協會、書畫協會正在籌備之中。下一步該鄉還將繼續挖掘“草根文化”,打造民間文化品牌,以創建“文化強鄉”為契機,大力發展群眾文化,提高兵營民間文化的知名度,促進全鄉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以此帶動文化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柯 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