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縣兵營鎮種茶歷史悠久,茶田面積廣袤,過去受限于傳統生產方式,茶葉經濟效益未能充分發揮。今年,該鎮政府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通過升級改造老舊茶園,改進大宗茶生產線,改變了以往春茶采摘后夏秋茶荒廢的局面。
提質增效謀發展,轉變思路助茶農增收
近年來,兵營鎮積極探索大宗茶加工制作,充分發揮春茶采摘后的閑置資源,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全鎮篩選管理基礎較好的茶園1500余畝來發展大宗茶,通過社會化團隊的統一修剪、除草、施肥、殺蟲等來提高茶葉質量,又能滿足在春茶采摘后還能采集3至4次大宗茶的需求,既解決了傳統種植“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從而更大限度地發揮了茶園的經濟效益,促使每畝茶園年收益可達3500元以上,大大促進茶農的經濟收入。
科技助力產業發展,茶農緊跟步伐開笑顏
新生產線采用“機采+機剪”標準化管護方式,集采摘、殺青、揉捻、烘干等工序于一體,實現了茶葉加工的全自動化,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還保證了茶葉品質的穩定性。鎮政府積極與農業技術機構合作,引進專業的茶葉采摘設備,邀請專家為茶農開展大宗茶種植、管護、采摘技術培訓,累計培訓120余人次。通過培訓,茶農們掌握了科學的茶園管理方法,如合理修剪茶樹,使茶樹保持適宜的高度和形狀,便于機械化采摘;精準施肥,確保茶樹在不同生長階段都能獲得充足的養分。“以前夏秋茶不知道咋弄,現在有了專家指導,茶葉產量和質量都提高了,收入也跟著增加了。”茶農李開湖高興地說。2025年以來,為更好地服務大宗茶產業發展,鎮政府與農技部門對接,在運輸不便的兩個產業基地安裝軌道機4000余米,新設備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
聯農帶農鞏固成果,茶產業助力共同富裕
大宗茶產業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強大的帶動力。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等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共享增值收益。合作社實行“按股分紅+按勞取酬”,農戶既能通過茶園入股分得紅利,又能通過參與采茶、加工獲得勞務收入,同時,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回收時高于市場價收購,降低農民風險。兵營鎮通過大宗茶產業帶動50%以上的行政村發展相關產業,不少曾經的集體經濟薄弱村,靠茶葉產業實現年集體經濟收入超3萬元,真正讓產業發展成果惠及全體村民。
談及未來發展,兵營鎮主要領導表示:“我們將繼續加大對茶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產業鏈,努力提升茶葉附加值。同時,積極探索與我鎮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胡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