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為深入落實省委、市委和縣委以共同締造為載體深化實踐活動有關要求,全縣各地扎實推進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提質,規范試點擴面方法步驟,廣泛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涌現出一批典型事例和特色經驗做法。2024年11月26日起,竹溪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欄目《共同締造試點行》,將對全縣320個行政村(社區)的共同締造試點做法進行集中展示,為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提質增效貢獻智慧和力量。
兵營鎮羅漢灣村2組:小組理事會解決基層治理“大難題”
兵營鎮羅漢灣村2組距鎮政府10公里,共有52戶142人,人口主要居住于匯灣河南岸,60歲以上老人44人,主要收入來源為種植茶園、傳統農作物種植和禽畜養殖等。自開展共同締造試點以來,工作組和理事會在入戶過程中,收集到多名群眾反映的“離鎮衛生院較遠,村里僅有一名村醫,導致日常看病不方便”問題。

傾聽民生,把準工作脈絡
在入戶走訪過程中,工作組和小組理事會成員堅持“六個必問”:你家庭最著急的是啥?你家當前最想做的事是啥?你家最大的困難是啥?你們小組最不好的社會風氣是啥?你們小組最急需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是啥?你們小組的人你最信任誰、誰最公道正派?通過反復入戶走訪,傾聽村民意見和建議,實現村情民意與試點組建設、服務群眾高效對接。通過面對面交談,更加真實了解每一戶居民家里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困難以及相關的意見建議。工作組和理事會在入戶走訪過程中,先摸清試點組內家庭人員基本情況、資源概況,填好入戶走訪表,理清群眾訴求清單,確保入戶不走形式、不走過場,真正做到了解群眾真實想法,聽到群眾心里話。在入戶和戶院會上,多數群眾反映“村醫時常外出出診不在診所,常常看病買藥的時候找不到人,加上居住離鎮衛生院較遠,常常耽誤病情”的問題。在問題分析研判會上,理事會會長伍長征說道:“這個問題不僅是試點羅漢灣二組的問題,本村加上旁邊的登高村也一樣存在這樣的問題,群眾向我們理事會反映了這個問題,雖然這項工作遠超我們的工作職責,但我認為這是一項切切實實能解決群眾訴求的實事,我們可以運用共同締造的理念和方法來把這件訴求解決好。”

集聚民意,辦好民生實事
為了切實把群眾反映的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早日爭取上級的支持,小組理事會多次入戶走訪,對梳理的問題清單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并召開兩次戶院會,共同商議解決方案。“我們羅漢灣村可以和鄰村合并,增加1名村醫,可以確保衛生室常常有人”“我在浙江那邊,他們每個村都建有一個老年幸福食堂和看病結合的場所,我們村上建有老年食堂,是不是也可以學習一下?”“村上的老年食堂都建在我們二組,還有閑置的房屋,可以利用一下”。針對群眾提出的想法思路,小組理事會一一進行了記錄,在周工作例會上詳細匯報了群眾的意愿,經村“兩委”、工作組、理事會的共同商議,決定將此問題提級上報,爭取解決辦法。

凝聚民心,激活干群活力
在工作組和小組理事會的積極溝通對接下,羅漢灣村的醫養中心很快投入了運營。醫養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羅漢灣醫養中心的快速投入運營,多虧理事會成員的積極參加,提供了中心地址、開設醫療服務項目等方面好建議,都非常符合這一片的實際情況,為我們開展調研節省了很多工作。”村民伍長春說到:“沒想到提的問題真的得到了解決,以后看病不用再到集鎮上去了,這對我們老年人真是個福利”。理事會成員方孝文說到:“醫養中心的建立,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組內事務的積極性,我們理事會的成員也越干越有勁兒了”。醫養中心的成功運營激勵了理事會成員的信心,凝聚了群眾的力量,更是實現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生動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