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加快青少年關愛體系建設,近年來,兵營鎮堅持黨建引領,聚力鄉村建設“六件事”,聚焦安幼服務急難愁盼問題,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為實施路徑,扎實開展各項青少年關愛活動,持續拓展關愛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家長學校”架起育人橋梁
近日,在兵營鎮四條溝村會議室內,50余名家長、學生圍桌而坐,該鎮中心學校德育處負責人正在進行青少年健康成長知識宣講,老師講得繪聲繪色,家長和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是決定孩子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作為孩子,要理解父母的不易,理性認識自己的不良情緒,學會調解不良情緒。希望家長和學校共同攜手,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該鎮中心學校德育處負責人在“家長學校”大講堂上認真講述。據悉,“家長學校”是該鎮聯合鎮中心學校開展送教育下鄉活動的一個縮影。授課老師從分析家庭教育的誤區開始入手,并為家庭教育提出指導意見,同時,幫助青少年認識不良情緒、學會調整不良情緒,著重對青少年成長中家庭教育知識進行培訓。“家長學校”活動旨在推動青少年關愛工作落實落細,引導村民更加重視家庭教育,提高家長和監護人家庭教育水平,推廣普及“家校共育”理念,構建和諧親子關系,幫助家庭樹立科學教育觀念。
“愛心課堂”托起美好明天
“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立志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9月3日正值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兵營鎮四條溝村“愛心課堂”上,駐村輔警李開湖作為“愛心老師”為20余名青少年進行愛國知識宣講。

今年暑期,兵營鎮持續做實“黨建+安幼服務”,通過黨支部牽頭、協會助力,該鎮已有4個行政村組織8名青年志愿者,會同返鄉教師、駐村輔警、村級公益協會等資源力量,組建村級“愛心老師”隊伍,為100多名留守兒童送去幫助。

同時,該鎮各村“愛心課堂”不斷深化課堂內容,以作業輔導為基礎,圍繞愛國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講衛生愛環境等內容,開設主題公益課,致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愛心老師”堅持“寓教于樂”的關愛理念,積極開設個人才藝展示、課外文體活動等課程,全方位提升留守兒童的知識、品德、才藝等方面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以夯實學業為基礎、培育興趣為重點、陪伴成長為核心的關愛模式。“村里‘愛心課堂’辦得真好,每年暑期孩子的學習和安全都能得到保障,主題公益課輔導課對孩子成長有很大幫助,真正解決了我們這些家長的后顧之憂。”四條溝村村民譚梅說道。
“結對幫扶”守護健康成長
“開學在即,防溺水安全意識不能松懈,一定要叮囑孩子們要注意防溺水安全,不能私自到河里玩水,你們家臨近公路,孩子們的交通安全也不能忽視……”8月30日,順風雨村黨支部書記吳玲莉走進陳明蘭家中,開展留守兒童“結對幫扶”關愛走訪。

今年以來,兵營鎮以10個行政村為單位,整合鎮村干部、公益性崗位、青年志愿者等力量60余名,對鎮內165名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建立結對包聯幫扶機制,建立精準的青少年關愛體系。全覆蓋開展入戶走訪,熟悉包聯兒童就學情況、家庭結構、父母務工地點、委托照料人等信息,進行防溺水宣傳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和獻愛心等活動。并與留守兒童監護人和受委托照護人、臨時照護人簽訂了農村留守兒童委托監護協議書,切實保障留守兒童合法權益。“下一步,兵營鎮將繼續踐行‘五共’理念,持續做好‘家長學校’、‘愛心課堂’、‘結對幫扶’活動的結合文章,形成良性互動,按照‘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思路,不斷完善青少年健康成長拼圖,為農村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寬容有愛的成長成才環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穩步提升。”兵營鎮黨委書記周建華如是說。(馮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