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兵營鄉召開全體鄉村干部大會,就深化拓展“百人千事”活動進行了專題部署,拉開了“百人千事”向縱深拓展的序幕。
“百人千事”作為兵營鄉社會管理創新的品牌,其核心目的是轉變作風、化解矛盾、遏制信仿、維護穩定、推進發展;主要作法是全鄉百名鄉村干部圍繞經濟發展、事業建設、鄰里團結、家庭糾紛、子女入學、山林地畔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每人每月為群眾辦理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年累計辦好事實事1000件以上。自2003年以來,“百人千事”活動已累計為群眾辦理好事實事近20000件次,化解了一大批農村矛盾,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全鄉連續8年實現無群體性事件、無越級上訪、無安全事故、無刑事發案、無邪教組織的“六無”目標。
多年實踐證明,“百人千事”活動成為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為進一步深化拓展“百人千事”活動,今年以來,該鄉結合新時期農村社會管理的新要求,把“辦急事、解難事、曬實事,評好事”作為“百人千事”的新的內容加以豐富,進一步增強了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彎腰辦急事
“我家待產母豬生病了,眼看幾千元收入將化為泡影,急得我團團轉,也不知如何是好?村支書湯維陽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與鄉畜牧服務中心聯系,畜牧中心的技術人員帶著藥品火速趕到我家,給母豬打了一針,第二天,母豬開始吃食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登高村汪某回憶起上個月一件急事時如是說。
自深化拓展“百人千事”活動以來,該鄉要求鄉村干部把群眾的急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來辦,彎下腰來幫助群眾解“燃眉之急”,鄉村干部堅持與群眾打成一片,天天活動在田間地頭,全面了解和及時辦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急事,較好地解決了群眾事急無法辦、干部坐等群眾訪的問題,加強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接近了干群之間的關系。
“經常與群眾打交道,幫助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日子久了,群眾對我們干部信任度自然就提高了,現在我一下村就有群眾請我吃飯,有時候吃請還真排不開。”在談到“百人千事”活動帶來的效果時,銀杏村駐村干部王琪如是說。
入戶解難事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一個農村家庭都有很多難題無法解決,嚴重阻礙家庭發展,甚至影響家庭和諧穩定。為此,該鄉把“入戶解難事”作為“百人千事”重要內容,要求干部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深入農戶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事,主動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讓群眾的難事成為干部要事。
2012年7月20日,富溪河村駐村坪張明軍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該村一組董玉平家有一“武瘋子”,天天在家什么事也不干,還經常持兇器傷人,無奈之下,她不得不把在外打工的丈夫叫回來天天看護這個“武瘋子”,生產無法開展不說,就連正常的生活也過不好。得知這一情況后,張明軍迅速與鄉民政所、派出所取得聯系,于7月25日將這個“武瘋子”送到竹山精神病醫院進行治療。送走后,董玉平面對駐村干部感激涕零:“謝天謝地,謝謝張同志。”
如今,在兵營鄉像張明軍這樣為群眾解事的干部比比皆是,通過干部“入戶解難事”,一大批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矛盾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解決,為群眾發展致富創造了良好環境。
實事曬出來
為防止干部在“百人千事”活動中圖形式、走過場,該鄉要求每名干部如實填寫實事登記表,每月對干部為群眾辦實事情況進行匯總后張榜公布,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6月份,銀杏村干部實事曬出后,村民李某對駐村干部趙某為群眾辦的一件實事提出異議,反映趙某所辦實事不實,鄉紀委迅速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核實后發現趙某本月并未給李某辦實事,該鄉在6月份“百人千事”活動開展情況通報中對趙某進行了通報批評。
據統計,該鄉1至6月份共曬出實事587件,其中,有17件被曝光后受到群眾質疑,均給予了及時糾正,通過“曬實事”機制有效防止了干部投機取巧,也進一步轉變了干部作風。
好事評出來
“我認為徐世和書記為趙奎家水田抗旱這件事應該作為一件好事上報鄉黨委政府,因為如果不是他幫忙聯系水管、指導引水,趙奎家的3畝水稻早就可以放火燒了,那損失可就慘重了。”趙家河村主任趙吉成在5月份“百人千事”好事評審會上這樣說到。
為進一步調動干部開展“百人千事”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把“百人千事”活動變為干部的自覺行為,該鄉不斷創新機制,每村每月評出1件、全鄉10個村每月評出10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評好事以村為單位進行,由村組干部、黨員代表及相關當事人參加,從每月曬出的實事中挑選一件最有意義的好事上報鄉黨委政府,由鄉黨委政府對做好事的干部進行表彰獎勵,引導干部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通過“評好事”機制使全體鄉村干部進一步強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如今,全鄉上下形成了“群眾有事找干部,干部無事找群眾,急事難事有人管,實事好事有人做”良好風氣,干部真正把好事實事做到了群眾心坎上。(毛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