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過后,伴隨著筑夢“美麗鄉村”的激越節拍,在新洲鄉這片活力熱土上,“美麗鄉村”正在開啟新篇章。
面對漸行漸近的目標,新洲鄉緊扣綠色發展的主旋律,正以解放思想、真抓實干的激情,時不我待、創新提升的姿勢,圍繞“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宏偉目標,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周清月結”工作制,深入實施“穩特增效、興漁富民、旅游活鄉”戰略,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庫區開發和生態旅游,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推動我鄉各項事業發展,努力打造美麗鄉村。
轉變發展方式,打造綠色經濟
產業與“美麗鄉村”如何實現“魚與熊掌”兼得?惟有尋求綠色經濟。如何讓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比翼雙飛?惟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兩條主線鮮明地貫穿在新洲鄉域經濟的發展全過程。
緊緊圍繞“穩特增效、興漁富民、旅游活鄉”發展戰略,發展特色產業、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民創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構建高效的農村生態產業體系。
發展特色產業。以水天公路沿線村莊為主,兼顧滿足旅游需要,發展核桃、黃姜等特色林果產業,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在管護好原有10500畝核桃基地的基礎上,新建基地1500畝,核桃產業達到12000畝,黃姜達到4000余畝,加大后期管護力度,成活率達到90%以上,確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
發展特色養殖。充分利用庫區形成后的水域資源,在吳家灣、潭口河、張家壩等9個村實施生態攔網養殖,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對庫面進行整體開發利用,目前全鄉有較大規模養殖6家,小型網箱養殖120余戶,成立各類養殖專業合作社5家,成功引進3000頭良種肉牛養殖和1000畝雷竹種植項目,項目全生態,帶動當地近3000人增收。
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業。利用本土庫區資源優勢,對楠木林進行綜合開發,對集鎮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建設美麗新洲灣,發展具有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業。加快形成以重點景區為支撐、“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為基礎的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格局,打造旅游休閑勝地。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生態創建之基
美麗鄉村不能靠天,關鍵是積極的人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強度投入是最生動的詮釋。
據新洲鄉副鄉長徐金牛介紹,以“生態家園”建設為契機,加大基礎建設力度,打造生態人居工程。
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對南花村、紫金洞村生態生態移民25戶,房屋改造135戶,做到統一規劃,建成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新農村。改善基礎設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新建1500平方米休閑公園1座,硬化通組達院路3000米,解決500人安全飲水,新建沼氣60戶。做好新造、補植、封育,對集鎮范圍內的新馬路、南花村水天路進行了路邊綠化,栽植香櫞、枇杷等景觀大樹600余株、其它景觀小苗木7萬余株,完成綠化面積30余畝;對集鎮可視范圍內的山坡地栽植剌槐45萬株,綠化面積1200畝;對新發村二、三組建設景觀苗木基地,綠化面積450畝,補植補造景觀林500畝,庭院綠化500余戶。
如今,污水橫流、垃圾亂丟的“臟亂差”現象在新洲鄉記憶中的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村容整潔、村在景中、景在村中、鄉風文明的怡心景象。
狠抓環境整治,優化鄉村環境新格局
堅持環境優先,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好生態改善,像落實經濟指標一樣落實好生態指標。這是新洲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強烈共識。
按照“村容整潔環境美”的要求,突出重點、連線成片、健全機制,切實抓好改路、改水、改廁、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項目。集鎮及周邊堅持落實集鎮衛生門前“三包”、每日清掃保潔及每周評比制度,組織專班開展集中衛生整治,清理亂堆亂放,組織政府機關及鄉直單位集中清掃集鎮街道,收取垃圾管理費。集鎮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兩個項目已納入縣政府年度建設項目。
結合集鎮擴容延伸實際,在新發、南花、潭口河等村主道沿線清理排污溝4處3200米,新建檢查井6口,排水暗溝1620米,做明溝5處2745米,建擋土墻5800平方米,新增垃圾桶500個,建垃圾中轉池2個,公開新聘衛生保潔員5名,集鎮及周邊潔凈明亮,可視范圍內整潔如新。其他村按“美麗鄉村”推進要求,通過不同形式會議宣傳農村衛生整治意義,提升村民文明素質,通村水泥路沿線組院農戶積極行動,開展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填埋,露天裸露垃圾得到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改觀。結合村情,各村制定完善農村衛生整治及日常管理評比辦法,確保農村垃圾整治常態化。
培育生態文化,提升群眾文明素養
按照“鄉風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農民群眾生態文明素養、形成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為目標,增強村民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構建和諧的農村生態文化體系。
培育特色文化村。編制農村特色文化村落保護規劃,制定保護政策。在充分發掘和保護古建筑、古樹名木和民俗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跡遺存的基礎上,優化美化村莊人居環境,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村落培育成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村。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為弘揚農村生態文化的重要基地。
開展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四家聯創”、“最美家庭”、“平安家庭”、“生育文明五型幸福家庭”等為主的創建活動,把提高農民群眾生態文明素養作為重要創建內容。充分利用村級黨員會議和遠教平臺等,利用一切文化陣地,大張旗鼓地開展形式多樣生態文明、生育文化知識宣傳,形成農村生態文明新風尚。
以“周清月結”工作機制為抓手,抓好各項工作落實,促進鄉村社會和諧。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新三萬”活動,切實深入群眾,引導群眾樹立新思想,切實幫辦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合理調節農村利益關系,有序引導農民合理訴求,有效化解農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堅定信念,構筑美麗鄉村建設“藍圖”
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洲鄉黨委、政府和2多萬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廣大人民群眾對優美鄉村環境的期盼。“面對新時期、新要求和全鄉人民的新期望,新洲鄉將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環保優先方針,牢牢抓住美麗鄉村建設的大好機遇,努力打造美麗新洲。”鄉黨委書記汪再體充滿信心地說。
堅持理念。新洲鄉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戰線,牢固確立“美麗鄉村”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理念,堅持把抓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改善鄉村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作為促進新洲鄉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實現人民群眾福祉、打造宜人宜居環境、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以堅強的領導、扎實的舉措、濃厚的氛圍,深入開展綠色村莊、綠色校園、綠色家庭創建活動,深化公眾意識,營造社會氛圍,構建鄉、村聯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鄉的創建網絡,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調、齊抓共管的創建工作機制。
凝聚合力。新洲鄉響亮提出打造“美麗鄉村”的目標、口號和要求,旨在更加注重生態功能品位的提升,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讓美麗新洲鄉天藍水清地綠人好。突出“青山、綠水、島城”的山水環境理念。在建設中優化生態環境,讓綠化中有文化、綠化中有美化、綠化中有亮化的理念化為生動現實。加快實施美麗鄉村工程,進一步彰顯新洲鄉特色風貌。全力推進楠木寨開發工程,在開發中優化生態環境,統籌楠木寨開發與美麗鄉村、觀光旅游建設、產業發展相結合,突出水、路、綠建設和文化旅游、休閑等產業發展共融共榮。
立足鄉情。新洲鄉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引領,創新思路貫徹落實“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積極探索農村發展思路,突出生態宜居、產業集聚、功能配套,著力推動優勢互補、農村聯動發展,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顯著提升。在啟動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之初,把村莊環境整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抓緊抓實。努力按照“適度集聚、節約土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做好6個試點村建設。圍繞天藍、水清、地綠、人好,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因村制宜、注重特色,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村興則鄉興,生態立則發展優。新洲鄉美麗鄉村建設探索出一個符合鄉域實際、拉長農村短板的新路子。
揚帆奮進,跨越轉型
轉型發展跨越前行,美麗鄉村蒸騰澎湃,環境優化而更加宜居,群眾共享而更加幸福,新洲鄉信心滿懷。
揚帆奮進。新洲鄉廣大干部群眾正在用最科學的規劃理念引領,建設一個面向未來的美麗新洲;用最靈活的體制機制推動,打造一個活力四射的“美麗鄉村”。(譚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