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筆者在新洲鄉南花至紫金洞村施工現場看到,工友們正頂著炎熱加緊施工,確保美麗鄉村剎尾工程進度。據悉,該項目共投資400萬元,生態移民25戶;房屋改造135戶;新建1500平方米休閑公園1座;硬化通組達院路3000米;解決500人安全飲水;庭院綠化180戶;屆時將大大提高人居環境。
走進新洲鄉,綠色是該鄉的主色和特色。近年來,新洲鄉借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狠抓村莊亮化、綠化、美化,做到見縫插綠、拆墻透綠、建園增綠、造景添綠、拆違擴綠。先后實施了集鎮擴容、新洲灣等景觀綠化工程,基本實現了沿河綠化成帶、街道綠化成行、庭院綠化點綴的綠化網格格局。
據該鄉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鄉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打造“美麗鄉村”的重要手段來抓,全鄉有綠色生態茶園2萬余畝、核桃1萬余畝、中藥材4000余畝,水產養殖產業初具規模。形成了“山上林果茶,水上魚蝦鴨,庫區休閑度假”的產業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在走過新洲灣的清風橋,康溪旅游接待中心已映入眼簾。為發展壯大旅游業,新洲鄉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將老鄉政府整體改造裝修,并購置船只、建釣魚臺300個、水上樂園,建成集餐飲、住宿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接待中心。可同時容納150人入住。同時新修濱湖景觀游步道2000米,包括原生態漿砌石岸、大理石地板、人造景觀和燈光設備等建設內容,讓游客有看點。
在爛泥灣村,錯落有致的金絲楠木隨著微風的吹拂,樹葉瑟瑟作響,給炎熱的夏天帶來絲絲清涼,徜徉其間,讓人流連忘返。據悉,楠木林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適合多種珍稀植物生長繁衍。現共有存活楠木144株,高15米至40米,胸徑在10厘米至100厘米,占地面積約10畝。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楠木,據考古資料表明,北京故宮午門、闕左右門、左右順門和西六宮之一的永壽宮等處使用的木材,就出自此處,素有“楠木故里”之稱,現在已成了游客旅游的好去處。
該鄉負責人還介紹,今后該鄉將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生態宜居環境,繼續彰顯綠色產業特色,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做大做強生態旅游業。(譚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