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鄉有山有水,山水相依,生態良好。移民工作完成后,立足山水,明確了爭創“十堰市生態示范鄉鎮”的發展思路,加快綠色崛起。
依托資源稟賦,竭力發展生態經濟。近年來,該鄉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采取多項措施建設“生態示范鄉鎮”。一是保護生態,封山育林4萬畝,全面禁止樹木商業流通,狠抓森林防火工作;二是植樹造林,三年來共植樹造林4500畝,道旁植樹241公里,集鎮及周邊補植景觀林5萬余株;三是抓綠色產業,以核桃、茶葉等特色產業為主,管護核桃基地8000畝,補植核桃1500畝,新建核桃基地1500畝,建黃姜基地4000余畝,形成了沿潭口河、新發、孟家渠、板凳嶺至觀音堂的特色產業帶;四是啟動生態村莊建設,按“一鎮九莊”模式,加大集鎮規劃控制力度,對集鎮環境、生態、房屋統一設計,實施綜合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9個村莊生態建設逐步啟動。
實施“四大”工程,培植“生態示范鄉鎮”。一是加大產業建設工程。做大做強茶葉產業,以2萬多畝優質茶園為依托,加大茶園新建、改造、管護力度,加強與其他茶葉企業合作,強勢推進茶葉產業發展。發展庫區養殖業,利用庫區形成后的水域資源和廣闊的山場優勢,發展庫區養殖,力爭通過3年努力達到平均2戶1口網箱、全鄉年產鮮魚100萬公斤、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規模。發展特色林果產業,以“水天路”沿線為主,兼顧滿足旅游需要,發展核桃、板栗、柑橘等特色林果產業,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計劃三年內將核桃產業由現在的10500畝擴大到15000畝,板栗達到5000畝,柑橘達到8000畝。二是實施植樹綠化工程。圍繞“山上林果茶、水上魚蝦鴨、庫區休閑度假”的產業思路,以庫區為重點,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今后三到五年,將繼續擴大植樹造林成果,在以前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放活林地經營權,盤活林地使用權,提高社會營造林積極性,力爭使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三是發展生態旅游工程。大力完善集鎮配套設施建設,全面美化、亮化集鎮環境,積極推進農家樂建設和生態農莊建設,全面打通水上交通線,充分利用庫區蓄水后5萬余畝的庫面資源,大力發展集水上觀光、水上養殖和水上休閑為一體的水上經濟圈,形成以水路為通道、游船為載體、景點為依托、碼頭為銜接的“串珠式”旅游組合產品。四是推進環境保護治理工程。加強集鎮環境治理,建設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成立集鎮管理領導小組和環境衛生市政公司,定期對集鎮衛生進行清掃,保證有一個整潔、舒適的集鎮環境;加強群眾教育和宣傳,強化環境整治,不斷提高村莊、院、戶的環境衛生水平;大力倡導和補貼使用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告別原始燒柴的習慣,保護森林資源;積極爭取實施小流域治理項目,有效保護水土流失。
保護生態,全力推進綠色崛起目標。一是圍繞亮點抓“一線三點”。“一線”即把“水天路”新洲段沿線打造成50里新農村示范區;“三點”指“水天路”沿線上的潭口河、集鎮周邊和紫金洞村,分別把潭口河、紫金洞村打造成新洲的“北大門”和“后花園”。二是圍繞看點抓“一圈三線”。“一圈”指環庫公路圈,“三線”指加快建設環庫公路線、興建水上交通線、打通斷頭路線。同時,按照“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的標準,加快生態綠化建設步伐,力爭通過5年努力,把庫區周邊打造成50公里生態經濟示范帶。三是圍繞特點抓“一庫三邊”。“一庫”指庫區,“三邊”指庫邊、山邊和路邊。庫邊大力發展庫邊水產養殖業,山邊大力發展牛羊、雞鴨為主的畜禽養殖業。路邊合理開發沿環庫路500米范圍內的荒山,大力實施土地整治和土質改良項目,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和觀光農業。 (張吉權)
新洲鄉爭創生態示范鄉鎮
時間:2013-06-19 12:10:07
字體:
小
中
大
打印
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