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洲鄉在豐富群眾物質生活的同時,堅持把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放在重要位置來抓。通過農家書屋、文化廣場、道德講堂等一系列渠道,為群眾打造了一道豐盛的精神盛宴,鄉風文明也逐漸提升。
農家書屋“充電”忙。“網箱養殖的成敗就在技術,得靠科學。”7日,在該鄉新發村農家書屋里,幾個村民一邊在書架上翻找資料,一邊聊著他們的致富經。該鄉以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為依托,建成了標準農家書屋19個,實現了全覆蓋,并都制定了專門的值班、借閱、登記制度,有專人進行管理。“農家書屋既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要,也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該鄉個體戶小劉道出了許多群眾的心聲。隨著農村書屋不斷增多,農民的精神風貌、觀念意識都有了很大轉變。生產、生活中遇到難題,農業生產技術上的困惑,都可以在書上找到解決的方法,去農家書屋借書、看書已成了當地的新風尚。
文化廣場健身熱。每天早上,該鄉廣場公園都會聚集大量前來晨練的人們,各種健身器械“人氣高漲”;下午,籃球場、羽毛球場又常常被圍的水泄不通,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夜幕降臨,該鄉廣場公園上動感的音樂準時響起,忙碌一天的人們,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健身,這一新潮的名詞,在這里悄然興起。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吃好、喝好、穿好,擁有好的身體和強健的體魄,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根據群眾健身需要,該鄉以移民遷建為契機,新建了集觀賞、健身和休閑為一體的集鎮廣場公園,多方籌措資金,在全鄉新建運動場16個,村村配備了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場地和施舍,大大滿足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鄉村講堂學“經”火。6日上午,該鄉農技人員以《核桃基地管護要點》為主題的鄉村講堂在該鄉開講,吸引了60多名群眾前來聽課,該鄉還借“三建一進創十星”活動在為契機,大力推進鄉村兩級鄉村講堂建設,全鄉共建設鄉級鄉村講堂1個,村級鄉村講堂5個。
按照“群眾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定期組織農技人員、班子成員、致富能人和道德模范等,堅持每月開辦一期,對黨的各項政策、農技知識、致富典型和道德模范事跡等進行宣講,進一步提高群眾致富能力和道德素養。 (湯 波)
編后:新洲鄉農家書屋全覆蓋,既滿足了群眾的精神需要,也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通過鄉村講堂這個平臺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群眾創業致富、發展產業的勁頭更加充足,同時,也密切了干群關系,這必將為該鄉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