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溪縣新洲鎮的群山之間,一場“林業+”的綠色變革正悄然上演。從雙龍村的蜂箱綴滿枝頭,到吳家灣村的射干鋪展綠意,再到新發村的芍藥點綴山間,這片沃土上,林下經濟正以蓬勃之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一村一品林下藏著“致富密碼”
立足山林資源稟賦,新洲鎮在“林業+”模式下深耕“一村一品”,讓每個村落都找到屬于自己的“致富密碼”。
雙龍村的山林間,600多籠蜂箱被錯落有致地擺放在樹蔭下,宛如一座座“甜蜜銀行”,成為村民眼中最珍貴的財富。依托得天獨厚的林下生態環境,這里的蜜蜂采擷百花之精華,釀出的蜂蜜色澤醇厚、口感清甜,一上市便成了市場追捧的“香餑餑”。村民們通過養蜂合作社抱團發展,從蜂蜜采摘、加工到銷售形成完整鏈條,每年為養蜂戶增收數萬元,“雙龍蜂蜜”的招牌越擦越亮,村民們的笑容也越來越甜。
吳家灣村則將目光投向了中藥材種植,林下射干成為了村里的“當家花旦”。射干喜陰濕、怕暴曬的生長特性,完美契合林下天然的遮陰環境,與樹木形成“共生共贏”的生態鏈。村民們在林間套種射干,既不影響林木生長,又能增加藥材收益。如今,該村的射干種植面積已達150畝,預計今年畝產射干干貨可達150公斤以上,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計算,畝產值可達5000元左右,將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和農戶致富帶來顯著成效。不僅如此,射干種植還帶動了當地勞動力就業,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務工增收,林下藥材已然成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
新發村的果藥間作基地,更是新洲鎮林下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曾經,這里的幼齡茶園植株小、行間距寬,大部分地塊閑置,雜草叢生。為破解“土地閑置、資源浪費”的難題,該鎮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思路,引進專業市場主體,探索出“幼齡茶園+脆李+芍藥”的套種模式,打造出“樹上產果、樹下生藥、以短養長”的立體經濟模式。脆李每年3月開花、6月結果,芍藥每年5月開花、三至四年可采收,二者錯峰生長、互不影響。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還提高了脆李的糖度和芍藥的有效成分含量。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報酬”多元化利益聯結方式,基地帶動周邊80余戶群眾增收,曾經的“閑置地”真正變成了“致富田”。
蓄勢待發新項目續寫“綠色篇章”
在現有林下經濟成果的基礎上,新洲鎮并未停止探索的腳步。而是持續挖掘山林潛力,為“林業+”模式再添新注腳。根據前期實地摸排,下一步,賀家灣村林下生漆與射干套種項目即將啟動,為綠色發展再拓新路徑。
竹溪大木漆久負盛名,作為一種天然涂料,具有耐腐、耐磨、光澤度好等優點,市場需求穩定。該鎮結合地區發展優勢,搶抓產業發展機遇,調研發現賀家灣村山林氣候濕潤,非常適合漆樹生長,而在漆樹林下套種射干,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又能形成“上層漆樹、下層藥材”的立體種植模式。項目建成后,不僅能為村集體帶來穩定收益,還能吸納村民就近務工,讓更多人共享林下經濟的紅利。
“我們要讓山林資源‘活’起來,讓綠色發展的動能持續釋放。”新洲鎮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無論是已見成效的蜂蜜、射干、芍藥產業,還是即將啟動的生漆項目,都是以綠色為底色的增收實踐。未來,該鎮將繼續深化“林業+”發展模式,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讓更多村民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收獲幸福生活,讓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在群山之間徐徐展開。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新洲鎮用林下經濟的生動實踐證明,綠色是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也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最強動能。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更多“林下奇跡”正在醞釀,等待著書寫鄉村振興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