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耕地不再返荒,新洲鎮積極探索創新路徑,采取多項務實舉措激活土地資源,為有效利用耕地注入強勁動能,讓可能面臨閑置風險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與增收希望。
“這片芝麻長得多好,再過陣子就能豐收了!”近日,走進新洲鎮賀家灣村,連片的芝麻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村民們望著沉甸甸的芝麻莢,臉上滿是對豐收的期盼。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賀家灣村黨支部利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盤活閑置土地、發展集體經濟的生動實踐。
此前,賀家灣村部分土地一度面臨閑置風險,村黨支部深知“土地不能荒,群眾要增收”,迅速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廣泛聽取意見、凝聚共識。經過充分討論,大家一致決定利用有效土地資源,種植市場前景好、適應性強的油料作物芝麻,讓“沉睡”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為確保項目落地見效,村黨員干部主動扛起責任,全程參與土地規劃、種子選購等環節,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用實干作風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如今,100余畝芝麻田長勢喜人,預計今年產量可達上萬斤。
項目的推進不僅讓整改土地“活”了起來,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一方面,通過組織村民參與種植、管護、采收等環節,帶動群眾務工增收3萬余元;另一方面,預計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萬元左右,實現了“土地增效、群眾增收、集體增益”的多重效益。
賀家灣村黨支部以黨建為紐帶,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黨員干部心系群眾、主動作為,就能在盤活資源中找到發展路子,讓集體經濟“家底”越來越厚,讓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朱敦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