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竹溪縣新洲鎮,山林蔥郁,生機勃勃。近年來,新洲鎮立足豐富的林地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新發村的果藥間作基地,是新洲鎮林下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曾經,這里的幼齡茶園植株小、行間距大,大部分地塊閑置,雜草叢生。為解決這一問題,新洲鎮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思路,引進專業市場主體,引入芍藥套種技術,在500畝幼齡茶園里套種脆李和芍藥,打造出“樹上產果、樹下生藥、以短養長”的立體經濟模式。

脆李每年3月開花、6月結果,芍藥每年5月開花、三至四年可采收,二者錯峰生長、互不影響。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提高了脆李的糖度和芍藥藥材有效成分含量。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報酬”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周邊80余戶群眾在家門口增收,曾經的“閑置地”真正變成了“致富田”。

除了果藥間作,新洲鎮還積極發展林茶、林蜂等多種林下經濟模式。在楊家灣村,茶葉與玄參套種示范基地里,茶樹郁郁蔥蔥,玄參長勢喜人。在吳家灣村,茶葉與射干套種基地里,株株射干蓬勃向上,棵棵茶樹豐冠挺拔。茶葉與玄參、射干的套種,實現了土地效益最大化,為茶農開辟了增收新路徑。在雙龍、賀家灣、魯溪溝等村,鼓勵和扶持農民發展林下養蜂,利用傳統養蜂技巧和現代化養蜂模式,大力發展林下養蜂,優質的蜂蜜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也讓養蜂戶們的日子越來越甜蜜。

新洲鎮還以花為媒,將芍藥基地與楠木湖景區相融合,大力發展農旅融合產業。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停車場、游步道,打造七彩風車長廊、特色“打卡”牌。豐富活動內容,串聯脆李采摘、芍藥研學、田園攝影、垂釣、全魚宴、鮮魚館等業態,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帶動楠木湖周邊農戶發展民宿、餐飲等經營主體近百家,農旅融合真正讓“風景”變“錢景”。

從“單一種植”到“立體生金”,從“默默耕耘”到“農旅融合”,新洲鎮用創新和實干書寫著林下經濟的精彩篇章。下一步,新洲鎮將持續以產業振興為抓手,繼續探索融合發展模式,不斷延伸林下經濟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為帶動集體經濟壯大、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開拓新渠道,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柯陽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