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風度,滿山李花開。近日,竹溪縣新洲鎮新發村果藥間作基地里的朵朵李花悄然綻放,李樹下,村民們正在繁忙有序地管護、補種集觀賞與藥用為一體的中藥材芍藥,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春耕春景生機盎然。

茶果藥間作,探索以短養長新模式
“以前種茶樹,幼齡茶園植株小、行間距大、雜草多,地塊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套種脆李和芍藥后,又能觀賞又有經濟效益!”村民們算起增收賬,笑得合不攏嘴。為解決幼齡茶園短期無收入、管護投入大和傳統脆李種植林下空間閑置問題,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群眾參與”的思路,引進專業市場主體,引入芍藥套種技術,打造“樹上產果、樹下生藥、以短養長”的立體經濟模式。

脆李每年3月開花、6月結果,芍藥每年5月開花、三至四年可采收,二者錯峰生長、互不影響。“脆李遮陰降蟲害,芍藥保墑增肥力,他們就是‘黃金搭檔’!”村書記曾照武介紹道。這種生態循環模式,有效提高了脆李的糖度和芍藥藥材有效成分含量。通過科學規劃,新發村500畝幼齡茶園套種脆李、芍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報酬”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周邊80余戶群眾在家門口增收,曾經的“閑置地”真正變成了“致富田”。
以花為媒,激活農旅融合新動能。
“快來新洲賞花啦,有整片山的桃花、李花、油菜花,過段時間還有芍藥花……”村民小張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向朋友介紹道。茶果藥間作基地里,三月李花如雪,五月芍藥似錦,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新洲鎮以花為媒,將芍藥基地與楠木湖景區相融合,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停車場1處,修建游步道500余米,打造七彩風車長廊、特色“打卡”牌3處,方便游客近距離賞花。同時,豐富活動內容,串聯脆李采摘、芍藥研學、田園攝影、垂釣、藥膳館、鮮魚館等業態,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帶動楠木湖周邊農戶發展民宿、餐飲等經營主體10余家,農旅融合真正讓“風景”變“錢景”。

從“單一種植”到“立體生金”,從“默默耕耘”到“農旅融合”,新洲鎮用茶葉、脆李與芍藥的“跨界組合”,書寫林下經濟的“增值方程式”。下一步,新洲鎮將持續以產業振興為抓手,繼續探索融合發展模式,為帶動集體經濟壯大、增加群眾收入、助力鄉村振興開拓新渠道。(趙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