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洲鄉巧借移民遷建這一契機,通過制定科學規劃、示范引導帶動、調整產業結構和環境建設整治這四項舉措,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效果。
科學規劃在先。本著統籌規劃、分層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將規劃放在建設的首位。在項目啟動之前,將全鄉分為3個片區,組織人員調研,征求群眾意見,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精心慎重制定規劃方案,確保項目實施滿足群眾需求,科學長遠,切合實際。同時,制定建設規劃,對所有新建房屋從建房位置、外形、風格等方面進行規范,實行分管領導審批制,確保了全鄉房屋的統一和美觀。
示范引導在前。結合實際,以“水天”公路沿線和集鎮周邊為主,率先啟動新發村、潭口河村、紫金洞村三個示范點建設。大力推進高山、二高山群眾高搬低工程和改水、改廁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出行難、吃水難和環境差的問題。截止目前,集中建房138戶,實施改水、改廁462戶。新農村示范點建設不僅有力提高了群眾生活水平,也為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深入推進提供了很強的示范引導。
調整結構為重。把群眾增收致富放在新農村建設首位,結合移民完成后人均耕地面積急劇減少的現狀,積極探索產業轉型。按照“穩特增效、興漁富民、旅游活鄉”的發展思路,以優質茶園為依托,做大做強茶葉產業,大力推進核桃基地建設,把特色產業定位為產業轉型后的主導產業,實現優質茶園面積達到1.5萬畝,核桃基地面積達到9000畝。積極發展庫區養殖業、山場畜牧業和生態旅游業,努力形成“山上林果茶、水上魚蝦鴨、庫區休閑度假”的產業格局,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環境建設為本。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借全縣“清潔家園”建設東風,對全鄉環境進行了集中整治,新建垃圾池和垃圾處理廠,廣泛開展環境衛生評比活動,集鎮范圍內配齊環衛隊伍和設施,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的現象,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氛圍。同時,著眼于建設生態大鄉和旅游大鄉的目標,春季植樹造林1000畝,道旁植樹47公里,集鎮公園及周邊補植景觀苗木5萬余株。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同步實施,使全鄉整體環境和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觀。(湯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