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鄉是潘口水電站最大的移民鄉鎮,庫區蓄水后,人均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如何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實施產業轉型和移民后的發展。新洲鄉結合庫區優勢實施“四大”工程,培植產業生態經濟大鄉戰略。
一、培植特色產業工程。一是做大做強茶葉產業。按照“區域化發展,規模化生產,市場化運營”的理念,以2萬多畝優質茶園為依托,加大茶園新建、改造、管護力度,加強與其他茶葉企業合作,強勢推進茶葉產業發展,促使茶園增收。二是發展庫區養殖業。充分利用庫區形成后的水域資源和廣闊的山場優勢,通過實施項目示范和政府引導,全面啟動庫區養殖,力爭通過5年努力達到平均2戶1口網箱,全鄉年產鮮魚100萬公斤,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規模。三是發展特色林果產業。以水天公路沿線為主,兼顧滿足旅游需要,發展核桃、板栗、柑橘等特色林果產業,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計劃三年內將核桃產業由現在的8000畝擴大到15000畝,板栗達到5000畝,柑橘達到8000畝。
二、實施植樹綠化工程。圍繞“山上林果茶,水上魚蝦鴨,庫區休閑度假”的產業思路,大力開展春季植樹造林工作。目前共完成基地造林1000畝,荒山造林3304畝,鄉村道路綠化47公里,育苗30畝,義務植樹20畝,并在鄉集鎮栽植竹子20000余棵、爬山虎5000余株。
三、發展生態旅游工程。大力完善集鎮配套設施建設,全面美化、亮化集鎮環境,積極推進農家樂建設和生態農莊建設,全面打通水上交通線,充分利用庫區蓄水后近7萬畝的庫面資源,大力發展集水上觀光、水上養殖和水上休閑為一體的水上經濟圈,形成以水路為通道、游船為載體、景點為依托、碼頭為銜接的“串珠式”旅游組合產品。
四、推進環境保護治理工程。加強集鎮環境治理,建設垃圾桶、垃圾池和籌備建設垃圾處理廠和污水處理廠,成立集鎮管理領導小組和環衛隊伍,定期對集鎮衛生進行清掃,保證有一個整潔、舒適的集鎮環境。同時加強群眾教育和宣傳,強化環境整治,不斷提高村莊、院、戶的環境衛生水平。大力倡導和補貼使用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告別原始燒柴的習慣,保護森林資源。 (汪世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