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溪》6月25日訊:近年來,縣河鎮以大路溝村為試點,以宜居住房、清潔生產、飲水安全、通暢路網、環境治理、鄉村綠化等“六大工程”為重點,采取結合環境改善、經濟發展、文明提升和機制運行“四結合”工作法,帶領群眾,努力打好“生態牌”,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生態經濟。
該鎮對村內危舊房屋全部實施了墻體翻新加固和屋頂防滲處理,將廁所全部改建成衛生廁所;邀請縣住建局、縣環保局到該鎮開展環保節能建筑材料知識宣傳和講解,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建房時優先選擇環保節能材料;推廣太陽能、沼氣池等新能源,基本實現一家一臺太陽能,一院一座沼氣池的格局。
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和小型農業機械,所有田地全部施用農家肥和作物專用肥,在農藥使用上廣泛宣傳低毒、生物農藥,畜禽養殖戶將圈舍從自家院子搬到山上進行放養散養,輔以農作物秸稈等農家飼料,既解決了飼養成本問題,也使出欄的畜禽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肉”;放養的畜禽糞便成為山上植物的養料,使養殖逐漸成為生態循環產業。
通過“三萬”活動、扶貧重點村和美麗鄉村建設,對村內的當家塘進行了全面整治,同時進一步提升村水廠的供給率,確保了所有山下群眾全部吃到安全衛生的自來水。
借助“三萬”活動縣交通局對口幫扶的機遇,實現了通村到組路硬化全覆蓋,除該村二組高速公路建設便道未硬化外,村內路網已全面硬化貫通,且按照農村公路養護標準嚴格進行養護,確保道路隨時暢通。
通過 “清潔家園”行動、美麗鄉村等一系列活動,配齊配強了村級環衛隊伍,配齊了環衛設備,建立了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該村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99%。
該村通過石漠化治理工程,森林植被覆蓋率達80%。同時,利用春秋兩季植樹造林和庭院綠化機會,結合“三萬”活動戶平10棵樹的要求,廣泛開展植綠護綠行動,使全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主要道路綠化率達100%。(余志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