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微風拂過,位于竹溪縣縣河鎮小田壩村的“小田記憶”漁旅綜合體釣場,釣場四周的彩旗隨風舞動,不時有游客撐傘穿行于蜿蜒棧道,歡聲笑語浮動于微波之上。釣臺上,四五個釣友正聚精會神地盯著魚漂,時而有人從池塘中拉起條條鮮活的魚兒。

村支書喻瑞寶感慨地說“誰能想到,眼前的這片盛景,去年前竟還是人見人厭的爛泥潭?”。原來,“小田記憶”農旅綜合體釣場所處的位置,逢大雨經常被淹沒,待到大水散去,河中的漂浮物就聚集于此,曾是村人避之唯恐不及之地。去年年初,該村成立村投公司和運營公司,通過親情招商,由村里創業成功人士熊吉波投資一千余萬元,開始打造“小田記憶”漁旅融合項目。

據了解,“小田記憶”漁旅綜合體項目的總體布局為“一帶六區”,包括濱河花溪景觀帶、水上部落度假區、鄉情民俗體驗區等七大功能區。這些區域將圍繞美食、垂釣、親子娛樂等主題展開,打造出一個集休閑、娛樂、親子游和研學拓展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新地標。在這里,游客不僅能品嘗到正宗的“小田辣子雞”,還能體驗水上樂園、垂釣、攀巖等項目。

今年“五一”期間,“小田記憶”正式開門迎客,開業當天,共吸引來自竹山、房縣、安康及本地游客和釣友300余人,收入1萬余元。熊吉波介紹,目前該項目運營已步入正軌,餐飲,門票,垂釣,游樂設施,民宿,平時每天收入約5000元,節假日可以達7000元左右。

“自‘小田記憶’開業,我家的農家樂生意就很好,一到吃飯時間,我們就忙得‘腳不沾地’。以前一天最多只有三四桌客人,現在每天都爆滿,營業額是以前的3倍。”村民胡揚忠告訴筆者。“小田記憶”還通過抖音等平臺進行宣傳,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火爆出圈后,村民們利用自家閑置的房屋開設6家農家樂,吸納3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人均增收3000至5000元。

夕陽熔金,晚霞的余暉染紅了池塘水面,也染紅了熊吉波的笑臉。他望著身邊喧鬧的景象,喃喃自語:“這爛泥潭……真成了咱們的福地。好日子還在后頭呢!”(付延峰 劉錦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