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湯鵬 報道:深秋時節,油茶飄香。眼下,縣河鎮六合村1.2萬畝油茶迎來豐收季,紅綠相間、圓潤飽滿的油茶果掛滿枝頭,成為秋日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霜降已過,全面采摘。


踏入油茶林,仿若置身于一座綠色的寶藏。漫山遍野的油茶樹郁郁蔥蔥,枝葉交織成一片濃郁的翠幕。村民們趁著晴好天氣,正忙著采摘茶籽,歡聲笑語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基地內油茶樹漫山遍野,花果同期、圓潤飽滿的油茶果掛滿枝頭,一朵朵白色的油茶花也花開正艷,為來年的豐收打下了基礎。



六合村位于縣河鎮東南部,村內大多為坡地,陽光充足,土壤為酸性且疏松,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油茶樹的生長。油茶素有花果同期的特性,枝上的果未成熟,而新花又開放,生長快、結果早、壽命長、優質高產、適應性強、耐貧瘠、抗干旱。油茶還是一種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于一體的作物,素有“東方橄欖油”之稱,其籽可以榨油,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是優質食用油,很受市場歡迎。
油茶豐收,“油水”外溢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采摘現場,村民代元珍一邊摘果一邊說:“我一天最多可以摘240多公斤鮮果,有20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我在外打工,現在離家近,既方便照顧家里也有一份收入,我很滿意。”“摘茶籽期間,我可以賺三四千元工錢。另外茶籽摘回去還要晾曬,還有土地流轉和平時管護,收益還可以。”村里因地制宜發展油茶產業,油茶基地建設讓村集體經濟有了新的來源,不少村民都在基地勞作。
△村民 代元珍
據了解,油茶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從除草、施肥、修枝,再到采摘、晾曬、榨油等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工,為當地村民特別是留守老人婦女提供了適合的就業機會。依靠油茶的種植、管護和采摘,當地60多名農戶就近務工就業,村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更足。“我們采取‘合作社+村集體+基地+農戶’模式,通過吸納社員、資金互助、資本參股和就業帶動四種幫扶方式,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合作社負責人柯昌松介紹,1.2萬畝油茶可年產茶油10余萬斤,產值可達600萬元左右。

找準“山的價值”,用好“綠的優勢”。近年來,縣河鎮油茶產業的發展,不僅實現了聯農帶農,也守護了這里的綠水青山,扮美了鄉村,帶來了可觀的生態、經濟效益,實現“雙贏”。“我們將以油茶基地為依托,繼續做好油茶樹精細化管理,提升產量,提高品質,將油茶發展路子拓得更寬,延伸油茶產業價值鏈,讓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縣河鎮黨委負責人羅猛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