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郭承國陳莎莎
從溪城過305省道,經高橋拐進縣道長龍路,往西行大概3公里便進入了龍壩鎮境內,源遠流長的竹溪河水讓龍壩的山更靈、更秀了,一座座紅瓦白墻別墅新居沿長龍路而建,空調、冰箱等電器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電、燃氣、沼氣成為村民做飯的主要能源,每個房頂都安裝著太陽能熱水器,龍壩人已經開始享受起城市生活了。入集鎮,嶄新的路燈、寬闊的街道、干凈的人行道、蒼郁的四季常青樹、氣派的商業街、整潔的河堤、江南風情休閑小橋、宛如花園的政府家園……一幅山水園林新城圖就這樣一卷卷鋪開。不遠處,廣場公園、集鎮延伸工程、重大土地整理項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工程建設現場繁忙而井然有序,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穩步推進讓筆者切實感受到龍壩的發展速度。

發展環境之穩定
龍壩鎮今天的成就與淳樸的民風,和諧的干群關系,群眾思想的合拍,政通人和的發展環境是分不開的。翻開龍壩的歷史,不難發現龍壩鎮歷屆黨委、政府歷來就比較重視做群眾工作,為龍壩鎮跨越式發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該屆黨委政府堅持樹立“說農家話、喝農家茶、吃農家飯、想農家事”的工作理念、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突出社會穩定這條主線,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用改革推動發展,用發展確保穩定,用穩定促進發展,結合“加強新時期群眾教育,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活動,扎扎實實抓好群眾工作,不斷創新信訪維穩工作方法,廣泛宣傳《信訪條例》及相關政策,建立一把手牽頭抓總的信訪機制,精心編織信訪維穩鎮、村、戶三級網絡,建立群防群管的信訪維穩工作體系。通過采取選拔中心戶長,調動村級干部抓信訪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了層層抓信訪維穩的局面。該鎮還在19個行政村成立了11個信訪穩定領導干部包村小組,形成了鎮主要領導聯系包村干部、包村干部聯系村干部、村干部聯系中心戶長、中心戶長聯系農戶的信訪工作網絡,從而消除各種可能出現的不穩定因素,力求將所有信訪事件控制在矛盾萌芽狀態。確保了萬畝生態油茶產業、新農村建設、集鎮建設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雙贏目標。
近年來在該鎮實施的污水管網直排、集鎮擴建、路網改造、油茶基地等100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涉及到的征地占田、毀青苗、遷墳、拆房等賠償方面,群眾都從大局出發,按政府決策執行,沒有出現一例賠償糾紛。全鎮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的發展環境,造就了一個人心思變的發展態勢。連續兩年,該鎮被被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規劃建設之精細
科學規劃是建設的“方向盤”。早在集鎮建設之初,龍壩鎮的決策者廣泛尊重民情、民意,按照超前、科學、生態性的原則,用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前衛的思維、更加開放的胸襟,根據龍壩鎮地處城郊、供水任務重的鎮情,定位建設山水園林小城鎮,聘請上海規劃設計院實地勘測、設計、編制了《龍壩鎮鎮總體建設發展規劃》、《龍壩鎮十二五發展規劃》、《竹房城鎮帶龍壩片區建設規劃》初稿,先后聘請國內權威規劃設計機構對集鎮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并經過市建委、縣建設局、縣水利局、縣電信局、縣環保局等單位專家評審。根據規劃要求,先后實施了民居改建、集鎮路拉直加寬、硬化集鎮公園、中心街道新建、河堤小橋、河堤硬化及兩岸人行道、集鎮長龍路主干道綠化等建設工程。短短的兩年,使吳壩集鎮形成了以鎮政府和為主要節點的行政文化中心、鎮區西部竹溪河濱河綠化帶、沿鎮區東西向的城鎮景觀軸和沿商業街南北向的城鎮景觀發展軸,北城鎮更新區、鎮中部中心綜合服務區、鎮南部城鎮發展區的“一心一帶兩軸三區”規劃格局的一座新城。
為保證規劃質量,彰顯特色,龍壩鎮在竹房城鎮帶規劃編制中,集全鎮之力、聚全民之策合力編制《房竹城鎮帶竹溪縣龍壩鎮2010——2015年發展規劃》,敲定了“一園二路三區四業”的發展思路即:以房竹城鎮帶建設為契機、竹溪城區未來15萬人安全用水需求為立足點,結合龍壩鎮將長期擔負城區安全供水任務的鎮情,對137平方公里的龍壩鎮進行科學規劃,實施“一園二路三區四業”建設規劃,即建設一個占地15畝的集鎮廣場公園;兩條相向而行的縱觀龍壩全境、聯通陜西旬陽的“長龍路”和“龍旬路”;確定保障龍壩水庫、鴛鴦池水庫持續蓄水的龍壩東北麻河、西北平安兩片水涵養林建設保護區,同心、磚裕等3村連片的畜牧養殖區,環蹇壩水庫的休閑旅游區。旨在全面拉開龍壩山水園林之鎮建設序幕,促進竹溪城關與龍壩鎮的有效對接,服務竹溪科學發展。目前,片區集鎮廣場公園、集鎮延伸工程等建設已拉開序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組建專班開展實地調查,根據龍壩作為縣城10萬居民唯一水源區這一特點,將規劃的重點放在發展生態農業、加強水涵養林保護、興辦休閑旅游業產業等方面。為此,該鎮將全鎮分為四個重點區域,即“長龍路”沿線村莊整治,對沿線居民房屋進行改造,建花欄,營造沿線風景線;環庫區周圍生態建設,開展土地整理、種植香櫞、木瓜等經濟林,發展觀光農業;集鎮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休閑廣場,打造石板房一條街;新農村建設,發展水產養殖,建立居民集中安置示范區。依據四大區域不同特點,采取相應規劃布局、功能分區及項目建設。
通過精心編制規劃,“一園二路三區四業”的城鎮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規劃質量進一步提高,特色進一步彰顯。

基礎設施之完善
為徹底解決群眾行路難,龍壩鎮先后實施了長龍路大修、集鎮路拉直加寬、出鎮斷頭路通達、通戶達院路等路網建設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主雙環三支”格局的160公里通村出鎮循環路網,基本上實現了通村路全覆蓋的目標。
為了統籌解決城鄉供水矛盾,該鎮堅持兩手抓兩不誤的服務理念。一手抓縣城安全供水,實施了7.3公里污水管網直排工程,把生產生活污水直排到竹溪河水庫以外,全面抓好村莊環境整治和生態植被建設,讓城區人民吃上放心水;一手解決鎮內13個村17000多人逢干旱望庫興嘆無水吃的難堪局面,走民營化供水之路,實行民辦公助的方法,吸納民間資本400多萬元,爭取項目補助370多萬元,建成了3個梯級供水自來水廠,形成了從高山村朱家坡到平壩村廖家嶺25公里長的四級梯級供水體系,實現了安全飲水全覆蓋。
近年來,為進一步改善民生,該鎮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第一所占地1200平方米的留守婦女兒童服務中心,解決了19個村200多戶190多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困難,解除了在外打工父母的后顧之憂;關心弱勢群體生活,建成了一所一流的農村福利院,安排專職服務人員,照料150多名“五?!崩先?;積極支持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優先支持教育、衛生事業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公用事業發展環境。
( 責任編輯:admin 新聞報料:272986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