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趙毅 通訊員 柯昌新 報道:近日,記者在龍壩鎮肖家邊村看到,200多畝果園里,沉甸甸的水果壓彎了枝頭,微風吹過,瓜果隨風擺動,猶如在向游客招手歡呼。

時下正是桃子成熟的季節,采摘園里,肖家邊村級運營管理公司的員工帶著來此開展研學的學生們,忙著采摘鮮桃,體驗采摘樂趣,體驗勞動快樂。該村搶抓鮮果集中上市時節,組織附近村民采摘、篩選、打包,一部分通過線下銷售,還有的通過電商平臺發往全國各地,一派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景象。

肖家邊村位于竹溪縣龍壩鎮,龍湖國家濕地之畔,距離縣城 20公里,全村版圖面積 11.8 平方公里,458戶1473人。2022年以前,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不甘受窮,紛紛出門打工,土地大部分撂荒,留守的鄉親大多年邁,一年四季在土里勞作,經濟效益卻微乎其微,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讓閑置的資源發揮效益,怎樣才能讓老百姓的荷包鼓起來,是擺在眼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2022年,龍壩鎮搶抓國家煙草專賣局定點幫扶契機,打造“駐村幫扶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村“兩委”成立肖家邊村級運營管理公司,由村黨支部書記任董事長,吸納有管理、組織能力的村民進入公司指導老百姓發展產業,一方面盤活紅色歷史資源,堅持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對電影《草原槍聲》編劇軍旅作家沈凱故居二十四個天井進行保護性修復,以戴氏私塾舊址展覽館、紅三軍竹溪司令部紀念館和軍旅作家沈凱文學創作展陳館三大展館為主體建筑,新建蒙太奇電影體驗館、紅色影院、數字影院、山水實景電影和口袋影院等10處電影主題節點,建設鄉村振興學院,打造全省首家電影小村。另一方面,建設農耕文旅休閑體驗園,通過引進斌源農業有限公司、神農臻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竹溪縣興龍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發展以樹莓、桃李為主要品類,打造集種植、繁育、栽培、采摘、休閑觀光等于一體的300余畝綜合性四季采摘基地,構建“果蔬采摘+鄉村深度一日游”,滿足游客“求新、求異、求樂”的多元需求。

有了紅色教育資源和農耕體驗基地,肖家邊村打開思路,巧用本地特色資源,結合當前教育領域提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要求,開發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完善中小學生勞動實訓研學教育課程體系,圍繞打造“溪城后花園研學旅行地”為主線,探索“鄉村農旅+研學”鄉村建設模式,將稻田、果園、林地轉化為生動的自然課堂,將紅色基因貫穿到紅三軍指揮部和軍旅作家沈凱故居。2024年,肖家邊村成功獲評十堰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營地)、漢江師范學院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并與湖北十堰、陜西平利、重慶巫溪等地教育部門共建“研學實踐教育聯盟”。今年5月以來,累計承接大中小學38家1.53萬余人次,開展研學活動22次,研學訂單已預定至今年10月,預計2025年度承接青少年研學人數將突破3萬人次,可實現研學收入350萬元。另外,肖家邊村還與武漢、安康、西安、重慶等地102家旅行社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年游客接待量15余萬人次,盤活周邊8家農家樂和40余家民宿,創造200余個就業崗位。

“我們從縣城上來,主要是體驗自己采摘的樂趣,路程也不遠,水果都是天然新鮮的,味道很好。”游客楊女士一遍品嘗剛摘下的鮮果,一遍稱贊道。
該村農耕體驗園建立起來以后,果樹今年已經掛果,明年可以進入豐產期,慕名來這里休閑打卡,體驗采摘樂趣的游客絡繹不絕,在品嘗新鮮水果的同時,更體驗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知行合一的樂趣。

“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采摘園種植規模,分季節、分批次種植不同品種、多季上市的水果,把采摘園打造成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網紅打卡地,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肖家邊村黨支部書記、村級運營管理公司董事長徐遠明介紹說。
來采摘園親自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線上銷售同樣火爆,在運營公司,工作人員正忙碌的把水果篩選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通過直播帶貨,抖音等模式,我們前兩天,一天就銷售了5000多斤,現在老百姓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很多農戶都愿意把自家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計劃種植水果增加收入。”肖家邊村運營公司銷售人員戴敬榮說道。

以前,老百姓種植玉米,水稻等傳統農作物,投入大,產出低,積極性嚴重挫傷,守著金山受窮,土地大多撂荒,如今,在鎮村干部的引導下,老百姓種植果木,畝平收入一萬元,人平增收3000元,幾百畝閑置土地成為流金淌銀的香餑餑,鄉親們不出遠門,坐在家里數現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鄉村振興,產業要先行,之前,青壯年勞力出門,土地荒蕪,老姓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不高,守著資源受窮,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村兩委和運營公司因勢利導,流轉土地,引導老百姓劃片包干,種植桃子,火龍果等十多個品種的水果,一方面組織技術人員點對點進行管護,另一方面,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親子采摘,網紅打卡等模式吸引游客來游玩,品嘗,采摘,既擴大了知名度,又增加了銷量,充實了老百姓的錢袋子。”徐遠明對村級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