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聞網訊 記者 唐銳 報道:“三夏”時節,麥浪滾滾,一片片金黃的麥田豐收在望。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我縣各地搶抓晴好天氣,拉開“三夏”收麥序幕。
5月28日,走進龍壩鎮吳壩村,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放眼望去,收割機正在麥田里來回穿梭,“吞”進沉甸甸的麥穗,“吐”出金燦燦的麥粒,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搶收夏糧的繁忙景象。

△竹溪縣溪康源農林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王興春
在龍壩鎮瓦樓溝村,只見層層麥浪順著地勢鋪滿山頭,從春季的綠意盎然到現在的一片金黃,皆是辛勤耕耘后的回報,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收割機在金色的麥浪中行走,切割、剝殼、脫粒,秸稈就地粉碎還田,澄黃的麥粒直接由收割機“投喂”到路邊的運糧車中,隨后被送到合作社烘干中心。大型糧食烘干機組“火力全開”24小時連續作業烘干小麥。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趁著晴好天氣,龍壩鎮組織轄區各種糧合作社邀請機收服務隊幫助全鎮200余戶麥農搶收小麥,確保及時收割入庫,夏種不誤農時。

△竹溪縣龍壩鎮黨委宣傳委員 柯昌新
龍壩鎮素有種植小麥的傳統,以往從小麥播種到麥穗收割都依靠人工作業。

為提升農業產業機械化水平,近年來,該鎮通過示范帶動、政策補貼、技術服務等方式大力推行機械化種植,從無人機播種,到收割機脫粒,再到烘干機干燥,實現“田間”到“糧倉”機械化服務“一條龍”。


為確保“豐收在望”變“豐收到手”,我縣農業部門也超前謀劃部署,強化機具調度、靠前服務指導、抓好田間管理、有序開展夏播,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利用高標準農田,大力推廣“稻油”“稻菌”“菌煙”等輪作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的多元化和高效化。

今年“三夏”,全縣共投入,各類機械設備2500余臺(套),完成機耕、機播、機收等作業30余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