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竹溪縣龍壩鎮積極探索“四個一批”(鞏固一批、提升一批、盤活一批、另起爐灶一批)發展方式,讓閑置資產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活化劑”,有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走進龍壩鎮同心村肉兔養殖場,工人們正在忙著給兔子投喂飼料。
市紀委監委駐紅廟村第一書記主動作為,組織成立湖北省龍瀚養殖有限公司,引進房縣神農兔到紅廟村養殖。但是由于紅廟村地處竹溪河水庫(龍壩水庫)庫尾,是水源區,無法進行規模化養殖,為了解決場地問題,駐村第一書記積極與鄉鎮對接,發現鄰村——同心村的閑置養牛場有場地、有廠房,幾經商討,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在同心村開展肉兔養殖產業,兩村說干就干,精心籌劃、統籌協調、尋找資金……經過一系列前期準備,2024年1月,兔肉養殖正式揭牌,讓“沉睡的資產”變“增收的源頭活水”。
“這里原本是廢棄的養牛場,面積有9334平方米,近些年一直處于閑置狀態。今年紅廟村在我村租賃養殖場養殖兔子,不僅盤活了我村的閑置資源,每年還能增加2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龍壩鎮同心村黨支部書記介紹。
為解決養殖過程中兔糞處理問題,完善配套管理用房、干糞堆積發酵池等設施,同時積極與竹溪縣寶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對接,將兔糞制成有機化肥,實現了產業鏈延伸。
閑置廢場搖身一變為現代化養殖園,目前,該養殖場養殖兔子5000余只,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至少帶來20余萬元收入。
“如何將鎮內的閑置資產重新利用起來?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摸清閑置資源底數,建立臺賬并對資源資產進行了分類管理,通過多種途徑,盤活鎮內資產,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龍壩鎮相關負責人坦言。
下一步,龍壩鎮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大閑置資產盤活力度,強化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釋放產業發展新動能,為鄉村振興賦能添翼。(通訊員 楊玲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