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讓愛的輪回
——記十堰市第三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肖玉平
生命沒有輪回,但愛可以輪回。
40多年前,竹溪縣中峰鎮一個父母雙亡、孤苦伶丁的3歲小女孩趴在工作人員的背上走進了社會福利院,在護理員叔叔阿姨的精心呵護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40多年過去了,昔日照料她的叔叔阿姨們相繼退了休,而她早已接過“衣缽”,從收養的孤兒變成了護理員阿姨,日復一日、不厭其煩地為老人、孤兒、殘疾、病人端茶遞飯、拖地抹灰、洗衣疊被……
在供養著近百名癡呆傻殘、病弱瘋癲孤寡童叟的竹溪社會福利院,只要提起她的名字,院民們無不為之而動容,就連啞巴也豎起大拇指,她就是這里的護理班長肖玉平。因為感恩,肖玉平在這個又臟又累的崗位上走過了30多個年華,在她看來,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而是一份情,一份債,一個個“羊跪乳,鴉反哺”的故事。在全市第三屆道德模范表彰大會上被評為提名獎。
老人的孝女
俗話說:老小老小,照顧老人就如同照顧小孩一般,需要比平常人更多的關注。肖玉平自幼失去雙親,她把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們都當作自己的父母,春夏秋冬,熱心伺候,無微不至;年復一年,“送走”的是一批又一批耄耋院民,不變的是那顆赤子之心。
2006年春節,83歲的院民鄭昌秀不小心摔斷左腿,全身不能動彈,在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肖玉平每天將調好的可口飯菜送到床前,在床上為老人洗臉擦身、接大小便。老人康復出院不久,又不幸跌斷右臂,因怕打針鬧著不去醫院。肖玉平只好找醫生上門診治,自己還經常上山采挖草藥,附加土方治療;一日三餐、服藥喝水都由肖玉平一勺一勺地喂,老人神志不清時,經常打翻湯藥飯碗、破口辱罵、痰吐其面、抓破臉頰,可肖玉平還是含著淚,一如既往的默默伺候著。老人在去年病危時,撫摸著肖玉平的頭說:“閨女呀,我只能在九泉之下保佑你平安。”老人含笑離世后,肖玉平為其洗澡,并將壽衣貼身暖熱后為老人穿上。
人們哪里知道贊譽背后的傷與痛,在福利院這個特殊的老人群體里,老人有時真像人們所說的小孩一樣任性、固執、暴怒。院民喻立珍老奶奶因飛來橫禍而家破人亡,巨大打擊使老人精神接近崩潰,經常情緒失控,對肖玉平不是打罵就是摔砸東西。在抱老人去洗澡時,她總是被老人揪得青一塊、紫一塊。肖玉平總是默默地承受著,事后反而主動地安慰老人。在長時間反復心理安撫下,老人逐漸恢復正常,還經常拉著肖玉平的手訴說心中的苦悶。
護理好老人,既需要愛心、細心、耐心、寬容心,還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承受力。福利院里只有一名男護工,忙不過來時,肖玉平要經常做男院民的護理工作。50多歲的梁光明是弱智,經常赤身裸體,還將屎尿拉在床上,糊在衣被和墻上。肖玉平忍著打罵,不厭其煩為他擦洗、換衣,忍辱負重地干著男性護工應干的事,在她眼里,護理工作已沒有男女之別。當親戚朋友勸她辦病退,早點離開又苦又臟的崗位時,肖玉平總是堅定地說:“變泥鰍不怕泥巴糊眼睛”。
點點滴滴,老人們都看在眼里,也感動在心里。74歲的院民萬克英逢人就夸肖玉平,說自己進福利院七年了,肖玉平照料了她七年,平常一直是送飯送水、問寒問暖,每當抱病臥床時,肖玉平總是一邊張羅治療,一邊自掏腰包買雞蛋、酸奶、水果等送到床前,讓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母女之情。
孩子的慈母
福利院里有孤兒20多名,身體正常的寥寥無幾,還有3位沒姓沒名,
肖玉平就分別叫他們福幸幸、福甜甜、福樂樂。在母愛般地照護下,孤兒們都親切地叫她“媽媽”。
9歲孤兒陳曾平患有精神病,收養3年來,在肖玉平的無微不至關懷下,雖然偶爾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壞事,但在肖玉平面前卻顯得很“乖”。今年院里把他送到特校念書,不到一個月,校方無奈將其退回,肖玉平只好又當“老師”又當“保姆”。
現已上大學的孤兒余寶娣,剛收養時骨瘦如柴,個子比同齡的孩子矮一大截,吃上有油的飯菜就拉肚子,稍不注意就感冒。肖玉平只好從吃喝入手,對其實施系列“特殊化”,每晚都拍著被子讓其酣然入睡后才離開,有時忙不過來,就把孩子帶回家睡……在肖玉平的精心呵護下,余寶娣的身體逐漸壯實起來。2002年,余寶娣患鼻息肉,需到市人民醫院做手術,肖玉平主動請纓照看,在醫院半個多月里,醫護人員和病友都以為這是一對感情深厚的母女。
也許是自己從小在福利院長大,肖玉平對福利院的孩子有著血脈相連的親和痛,個個都看成手中的寶。殘疾孤兒龔珊珊剛來福利院時還不到4歲,身體虛弱且扭曲變形,不會說話和走路,見到的人都說這孩子養不活,可肖玉平還是盡力“挽救”這個小生命。在日復一日地喂藥、調養、教說話和康復鍛煉下,小珊珊終于自己能攙扶著行走和咿呀學語了。有一天,肖玉平正在喂飯,小珊珊突然望著她喊了一聲媽媽,從沒有如此“奢望”的肖玉平激動得熱淚盈眶,一把摟住孩子,久久不愿放開。事后,每當別人提及此事,肖玉平總是開心地說“有這一聲媽,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一聲“媽媽”,飽含了太多太多的感激,也飽含了太多太多的付出,30多年,肖玉平付出的何止是一次、兩次,叫她“媽媽”的又何止是一個、兩個。孤兒陳天寶參軍多年了,探家時還一直把肖玉平叫媽媽。說起“媽媽”肖玉平,小伙子動情說,這輩子我認定了她就是我的親娘。
“愛”的傳人
在福利院,肖玉平是護理班長,要帶領兩名年近50歲的護理員負責90余名院民的衣食住行,工作量不言而喻。肖玉平總是遇事先上。
去年冬天,竹溪遭受50年不遇的低溫,水管凍結。肖玉平看著每天院民換下的幾十件臟衣服,只好從井里打水搓洗,手凍破了就用膠布纏著繼續洗。在她的影響下,其他(她)護工也比著干,為了老少院民都能穿上干凈的衣服,誰都沒有怨言。
其實,肖玉平身體并不算好,早年患有胃出血、高血壓等,先后做過甲亢和卵巢切除手術,可疾病并不能阻止她忘我的工作。2006年的一天晚上,肖玉平從加工棉被車間走出來已是十點,她還不忘給兒童掖掖被、給老人倒杯水、給病人送包藥……在返回的樓梯間,因身體虛弱和過度勞累,突然頭暈目眩,栽倒在地,昏死過去。后來,兩位院民發現后,及時把她送進醫院。肖玉平常說,是福利院給了她兩次生命,她唯一的感恩辦法就是拼命工作。
近20年來,肖玉平沒有在家做過一次團年飯,沒有與家人吃過一頓熱乎的飯菜,每年大年三十,她還要給院民們準備吃穿和換洗。今年春節,已經遠嫁江西的院民張英,特地帶上丈夫和小孩回到福利院,她要陪肖媽媽再過一個歡樂年。
為便于在夜晚照看幼小孤兒和患病院民,肖玉平把家搬進福利院,開始丈夫對妻子顧院不顧家的做法也抱怨過,后來在妻子的感化下,也熱衷于這一事業,時常還幫妻子干起福利院的事情。獨生女兒楊卉卉長期耳濡目睹媽媽的工作,也讀懂了媽媽的心,也愛上了福利院這個和諧大家庭,一種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愛在又一代人身上悄無聲息的傳遞著。
感恩無言,大愛無聲。肖玉平當初被送進福利院時只有3歲,是老院長、獲得全國“孺子牛獎”的童秀清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兩人情同母子,感情篤深。如今,肖玉平裝著所有的感激、所有的淚水、所有的愛和責任,憋足一股勁沿著“媽媽”童秀清走過的路,緊追不舍,試圖超越……











